青衣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2頁,長安不見月,青衣呀,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璵想了一轉。
「啊,朕記得?他?, 家窮,但少有大志,鄰居富戶把女兒嫁他?,才能入京考學,竟是一舉中第?,在韋堅手下做過支度判官,很是謹慎能幹的一個人哪。」
李倓沒想到李璵連個從六品的侍御史都記得?名姓來歷,頗有點意外。
李璵調侃。
「怎麼?這點功夫你都不捨得?下,往後如何理政?別看太上皇七十二歲了,你寫封信去問他?呂諲是誰,他?定然知道。」
李倓沒敢立即接話。
李璵的目光篤定且包容,令他?覺得?既無處遁形又十分安全。
「阿耶新君登基,朝中文武官吏還不足三十人,不論?本地幕僚還是各處投奔來的文武官員,都必須儘快提拔。但朔方、河西兩處官員盤根錯節,久有恩怨,各成派系,有王忠嗣留下的老?人,亦有哥舒翰、郭子儀的親信,您通通一視同仁,恐怕他?們都覺得?不平。」
「嗯,想的很周到。」
李璵倒了杯熱茶慢慢飲下。
「潼關大敗後逃散出來的王思禮、李成光當初都從朔方起家……如何安置,朕是應該加以?區分。還有呢?」
「方才說的是將,其實更要緊的是兵。」
李倓娓娓道來。
「郭子儀的五萬朔方軍,名義上屬於中樞,實則仍由他?自?決。所以?阿耶登基後立即設立元帥府,令大哥做天?下兵馬元帥。這支軍隊,才真正是阿耶的班底。這一個多月,大哥整合了靈武兩萬兵,太上皇分出的六千禁軍,大姐收攏的三千潼關散兵,再加周邊州府陸續投來的新兵,林林種種,湊了也有五萬人。大哥勤謹,日日練兵不輟,這五萬人當能擰成一股繩子。不過,原本的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及左驍衛皆已?有所損耗,而其他?人馬並無名號。兒子以?為,如能組建新禁軍,重設軍號,便可?打?散各人原有來歷,聚合士氣,效忠新君。」
李璵聽到這裡?,放下茶杯長長地嘆了口氣,唏噓道,「可?惜你也行三,軍情緊急,朕無餘力考察你們幾個。」
李倓面色頓時一緊。
「阿耶,兒子不想。」
李璵失笑。
「誰不想?那他?就是個傻子,你不傻。去罷,擬幾個軍號,把方才那番話向你大哥說一遍,叫他?操辦。」
馬尾村。
密林樹冠與天?空的交界線漸漸模糊,霧靄四?散,把遠近景物全塗抹成灰濛濛的色調。潮濕的晚風掠過溪草吹往村落,卻在窗前被堵住了。
室內火光縈繞,一眾女眷團團包圍,環繞著?一個小小的生鐵火爐,爐子上架著?茶水,爐灰下埋著?板栗和黃豆。
馬尾村和袁家人都習慣早睡,但卿卿錦衣玉食慣了,別說為了玩點燈熬油,就是為了玩掛滿夜明珠,也沒人說個不字,所以?她無論?如何睡不著?。
墨書便想了這個法子,尋幾張薄被掛在窗上,以?免燈光外洩,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茶水燒開?時,黃豆也烘熟了,海桐拿鐵棍撥拉看看,拿小碟子分分,當下眾人便嚼著?幹香的豆米聽袁四?娘侃侃而談。
「之?前打?的多麼熱鬧,忽然之?間,兩下都不動彈了。張通儒沒追出來,太子,哦不,新聖人登完基,也沒了動靜。今日我實在憋悶,悄悄回了趟杜陵,人嘛,跑了大半,留在那兒的竟還沒見過叛軍面兒,安安生生種了一季糧食。」
卿卿急得?站起來。
「是嗎?那能進城嗎?下回你去,叫上我一道啊!」
袁四?娘與卿卿本來一見如故,可?是看杜若眉頭?蹙起來,忙搖頭?。
「城裡?聽聞也還好,不曾胡亂燒殺,就是城門口查得?嚴,出入都要問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