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7頁,長安不見月,青衣呀,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桐腳步放緩,回身道,「前頭?就?是我們娘子的院落了。」
僕固娘子收斂心神,沒掏出懷裡預備好的賞銀,只親切的欠身笑道,「辛苦姑娘走一趟。」
海桐藏著疑惑沒有多問,笑笑帶她進去。
杜若早換了杏子紅的對襟圓領春衫,腰上繫著湖藍色繚綾窄裙,頭?發盤成靈蛇髻那樣高聳莊重的款式,插戴了一圈尾指大小的獨頭?珍珠簪子,似個花冠箍在頭?頂,較往日散漫慵懶的裝束成熟了好幾歲。
僕固娘子站在當地,打量四周一圈,最後把眼神定在杜若身上,不緊不慢的轉了轉,微微笑著福身下?去。
「二?娘子不認得妾,妾是杜有涯在朔方娶的娘子,孃家姓僕固,乃是九姓鐵勒之一。在京城,貴人統稱九姓鐵勒為回紇。與突厥、契丹、粟特、吐蕃等番邦相比,回紇人與唐人最是親近,靈武一地,唐人與回紇人成婚並不稀奇,半數回紇女郎嫁了唐人。」
大伯孃?
杜若心裡咯噔一下?。
去歲杜有涯與爺娘敘舊,言辭間?不曾提起妻房,她想當然的以為唐人必定與唐人通婚,真沒想到大伯父竟娶了個回紇女子!
她驚訝的看著眼前這位年近四十歲的僕固娘子。
長安城中?胡人眾多,且來歷品種多種多樣,金髮碧眼不稀奇,黑皮捲髮不稀奇,雪膚翹臀亦不稀奇。
真說?起來,六鎮子弟往祖上數,恐怕都沾染了些許胡人血統,只不過歷經三?四代,逐漸同化了而已。
譬如杜若,眸色中?也帶一抹隱約的翠綠光澤,粗粗打量不覺得,細看,或是陽光角度剛巧時才捕捉得到,便是來自從?未謀面的慄特祖母。而杜蘅與杜若一母同胞,那點子異族血緣卻隱而未發,不見蹤影。
不過,高門豪族向來不以胡人血統為尊,絕大多數雜胡,尤其?是女子,在日常裝扮中?都會有意無意的遮掩胡人特徵,強化唐女色彩。
今天的僕固娘子竭力模仿唐女裝束,卻未能如願。
表面上看,她並沒有像尋常回紇女子,身披類似唐人男子長袍的大紅色翻領小袖連身裙裝,也沒有梳起高髻插戴桃形寶冠,而是穿戴玉色齊胸襦裙,把頭?發盤成簡單低垂的髮髻。
可是當她一抬起臉,那明?顯比唐人白皙的膚色,柔軟含混的臉部輪廓,深深的眼窩,順滑的眉骨,雖不及粟特人那樣鮮明?異種,在唐人堆兒裡還是顯得突兀。
尤其?唐女喜愛貼花鈿,點妝靨,畫斜紅,抹鵝黃,她一概沒有,光禿禿素麵朝天一張臉,與衣衫格格不入。人站在當地,雙腿分?立,握拳抬手,眼眸炯炯有神,彷彿立刻要拍馬出城奔赴沙場一般。
大伯孃竟是這樣有趣的人物。
杜若失笑,施施然起身疊手納福。
「大伯孃安好,今日實在意外。大伯又?來京了?若兒上月回家未聽阿耶提起。」
僕固娘子笑容燦爛。
「你大伯不知?道我跑來長安,現下?只怕正在家裡急的團團轉。」
這——
杜若看了她一眼,卻見她眸色閃亮,笑容明?媚,哪裡有半點夫妻不和的喪氣模樣。不知?為什麼,雖然年齡有差,杜若卻覺得這位行?事出人意表的長輩十分?親近,忍不住脫口問。
「大伯孃愛吃魚膾麼?」
僕固娘子越發笑得眸子都彎了。
「哈哈哈,上回你家招待的好飯食,回去郎君唸叨了好幾回,說?西?北水土不好,又?苦又?鹹,連魚都特別腥氣,沒法入口,後頭?妾捉了一兜魚用泉水餵養了兩個月,才養出他肯生吃的肉來。」
看來這位大伯孃與大伯感情不錯,肯為他一句抱怨勞碌數月。
杜若向鈴蘭瞧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