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7頁,長安不見月,青衣呀,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龍池殿。
李隆基坐在龍椅上?,眯眼看底下站著的群相之?首張九齡。
從太極宮勤政殿到興慶宮龍池殿,議政大殿的格局尺寸並未發生變化,陳設也都差不多。從臣子?們站的地方,上?七級臺階,便是君主的地盤兒?。
這點兒?高低落差,說大不大,李隆基的腳板,也就比張九齡頭上?的遠遊冠高出那?麼一丁點。
——毫釐之?間?。
在絕大多數恩蔭出仕的京官隊伍裡,張九齡屬於極罕見的,以進士科考學?出道的人物。進士科三年一考,千不取一,張九齡從帝國東南邊陲的韶州曲江一路走?來?,難度更甚於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及至在朝侍奉時,他?耿直硬朗、秉公守則、鐵面無私的辦事態度也與周遭親緣關係彼此相連的上?級同僚們格格不入。要不是前任左相張說一力提拔,長安的官場早就容不下他?了。
許是長期與環境對抗的原因,原本性情孤直的張九齡學?會了收納門生,羅織隊伍,勢力越大,言談越獨斷,甚至於在李隆基面前也帶了幾分說一不二。
開?元九年入拜宰相至今,十五年韶光滾滾而去,張九齡三起三落,直到這幾年才坐穩了左相之?位。
大唐江山被他?梳理的條分縷析,事事分明。
可是他?老啦——
乍看起來?,左相風姿儀態不減當年,但與面板光潔飽滿,黑髮烏濃油亮的李隆基相比,張九齡已是頭髮花白,眼底泛青,眉頭總是緊緊鎖成川字。長年累月的操心費力,這千鈞重的擔子?,壓得?他?喘不過氣。
李隆基突兀的問。
「相爺今年可有?五十五啦?」
正在滔滔不絕的張九齡一怔,忙躬身?應道,「臣今年已有?五十七歲了。」
李隆基沉默了片刻,感慨道,「啊,對。開?元二十二年,你已上?書乞過一次骸骨啦,想回?韶州老家?奉養老母。」
「老臣年邁糊塗,本不當擔此要職,耽誤社稷。然而聖人隆恩,將老臣兩個弟弟都調回?嶺南任官,方便照看家?人。老臣自當為朝廷宵衣旰食,死而後已。」
李隆基擺擺手。
「相爺正當盛年。朕願與相爺再做十年君臣。」
再做十年左相?
那?張九齡的權勢地位便超過長孫無忌了。聖人這份兒?客氣禮遇,不單張九齡意外,滿屋子?重臣各個兒?心頭一震。
楊慎矜與裴耀卿老成世故,皆垂著眼似木雕泥塑般不置可否。其餘諸人交換了眼色,公推說話最是和順的李林甫出來?。
李林甫邁步走?到大殿正中,修長身?形,長眉俊顏,四?十出頭年紀,面容如小郎君般白皙細嫩,說話時不緊不慢,侃侃而談,那?副金尊玉貴的體面,真?不愧宗室出身?。
「聖人體恤股肱之?臣,相爺自是感激涕零,即便是臣子?們,如今親眼瞧見君臣相得?的勝景,也惟願肝腦塗地以報。」
哥奴嘴甜舌滑,李隆基嗤地一笑,手裡捏著蜜蠟佛珠慢慢數,邊數邊道。
「秦漢三國以降,獨我朝國力最為強盛,疆域最為廣闊,米價最是低廉,貿易最是發達。四?海歸心,而朕樂享太平,皆是諸位的功勞。」
開?場白越是隆重,底下的意思越是深不可測。
這齣好戲裡頭沒有?自己亮相的機會,李林甫呵著腰道是,捧著奏本退到一邊,將舞臺全留給張九齡。
李隆基便問,「早上?朕叫小黃門去問的話,不知道相爺意下如何?」
他?沒頭沒尾的話聽得?眾人一頭霧水,李林甫微側過頭偷偷瞥了一眼聖容。
殿外風雨如晦。
冰冷的濕氣溜著門縫往殿內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