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耕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章 狂徒龐士元,三國:曹賊也太捲了,夏耕煙,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17章 狂徒龐士元
進了廷尉府,眾人等著廷尉審案,可丁儀遲遲不帶人犯龐統上場,最後曹操開口,丁儀才磨磨蹭蹭地叫人帶來犯罪嫌疑人龐統。
等眾人見到龐統時,這人衣衫襤褸、鬚髮凌亂,遍體鱗傷,原本就醜,再被這樣折磨一遭,就更加悽慘了。
這龐統在朝中擔任議郎,崇文館祭酒,屬於清貴文職,當初天下未定之時,與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在諸侯中也屬於響噹噹的人物。
可此次只是牽扯到一樁案子,即被廷尉下獄,拷打成這般模樣。
眾人不禁心中怵惕,有兔死狐悲之感。
“陛下,刑不上大夫,廷尉只因猜疑,將龐議郎收押,嚴刑拷問,於禮於法不合,臣要參鍾寺卿、崔廷尉翫忽職守,監管不嚴,參丁中尉濫用私刑,折辱大夫,公報私仇。”
諸葛亮站出來,聲音激憤地喊道。
“陛下,臣也要參廷尉一本,廷尉府刑訊龐議郎,實乃濫用職權,若不加節制,遺患無窮,請陛下慎思之。”
劉備拱手說道。
荀攸、郭嘉、周瑜、陳群等文人也站出來,支援‘刑不上大夫’,節制廷尉府的職權,這個說法。
曹信笑了笑,沒有什麼表示。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西漢的《禮記·曲禮》。
大夫屬於八議之列,八議是指八種人。
在他們犯罪時,不能用法律來審訊,廷尉官員也無權直接審理管轄,應該交給皇帝裁決,由皇帝根據其身份及具體情況減免刑罰的制度。
這八種人分別是,議親—皇親國戚,議故—皇帝故舊,議賢—德行修養高的人,議能—才能卓越之人,議功—功勳卓著的人,議貴—身份顯赫之人,議勤—為國家服務勤勞有大貢獻的人,議賓—前朝國君的後裔被尊為國賓之人。
對這類人的治理,通常以禮教駕御其內心,從而賦予其廉恥之節操,也就是用禮義廉恥、名譽來管理他們,差不多相當於社死。
對於這類人犯法,輕者,令其主動請罪認罪,嚴重點的,准許自裁。
這套制度屬於貴族特權,從西周開始實行,秦朝漢朝屬於預設的規則,但尚未被列入正式律法中,不算正式的條款。
而到了大晉,呼籲將‘八議’寫入《大晉律》的人很多。
當場的文武官員都在八議之中,大家自然希望陛下能正式承認‘八議’,最好寫入正在編撰的《大晉律》中。
曹操望著一個個站出來的文官武將,眼睛眯了眯。
若他還是丞相,自然支援將‘八議’列入朝廷律法中,但他是皇帝,一言九鼎,想殺誰就殺誰,將‘八議’列入律法中,他的權力將大受限制,很多人想殺卻不能殺。
這種手段放在一個弱勢皇帝身上,可以用來拉攏群臣、勳貴,但他不是弱勢皇帝,也不需要用這種手段來拉攏什麼人。
他也自然不想將‘八議’寫入正式的律法中。
曹操看向眾臣,又看了看龐統,
“丁正禮,龐士元博學多才,乃清雅之士,你為何對他動刑?”
丁儀抹了抹臉上的汗,“陛下容容稟,龐士元曾來獄中看望過袁譚,還帶著酒,與袁譚談論許久才離開,不久袁譚離奇死亡,臣以為龐士元嫌疑最大,便命他交代與袁譚聊天的內容,可龐士元一字不說,臣臣不得已,才動了刑,請陛下恕罪。”
“審訊三日,龐士元可曾承認是他殺了袁譚?”
曹操問道。
“回陛下,不曾!”
丁儀趴在地上,戰戰兢兢地說道。
曹操輕嘆一聲,“丁正禮,你濫用私刑,刑訊龐議郎,於禮於法不合,但念在你破案心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