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耕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6章 文武之爭,三國:曹賊也太捲了,夏耕煙,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96章 文武之爭
陳群字長文,潁川人,今年不到三十歲,早些年在豫州給劉備當屬下,劉備敗退徐州後,進入丞相府做事,現任吏部郎中,也是司空荀彧的女婿。
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之法,也就是根據家世、才幹對一些地區的人物進行品評,從一品到九品,一品最高。
負責品評之人被稱為中正官,中正官有大小之分,各州設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在各郡設立小中正官,負責本郡內人物品評。
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複核批准,然後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
這種方法有個好處,朝廷能在短時間內瞭解到各州各郡的人才狀況,再從中挑選合適的人出來做官,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當下朝廷人才短缺的情況,也能保證所用之人,在道德上有較高的水平。
這一招正好能解決大晉‘眾惡盈朝’的尷尬狀況。
因此在陳群提出‘九品中正制’之後,就得到曹操及百官的認可。
“哈哈,子玉,你看看,這九品中正制如何?”
曹操拿著‘九品中正制’的底稿交給曹信閱覽。
“陳長文是個雅人,他寫的章程肯定不錯。”
曹信拿過來看了一遍,確實不錯。
儘管他也覺得這種制度比不上科舉制,但就目前的生產力水平,這種方法無疑是最合理的。
首先,當前造紙術才出來不久,紙張質量不高,價格昂貴,書籍依然是笨重的竹簡絲帛,這也導致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普通人幾乎一輩子也摸不到書冊,更別提文化修養。
另外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術也沒出現,也大大限制了文化的傳播。
這就導致一個現象,在普通百姓家中幾乎沒有讀書人,也談不上博學的人才。
此外紙張沒有普及,不能用來考試,實施科舉制也不太現實。
而看似弊端多多九品中正制,無疑最適合當前的社會發展狀況,也最適合大晉。
曹信在翻閱了陳群所寫的‘九品官人之法’後,也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之深。
其中條條框框寫得極其詳盡,針對各處環節容易出現的弊端,譬如徇私舞弊、限制中正官的權力等方面,也提出瞭解決的辦法。
若實施者能嚴格按照上面的規定來實施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能用一千年。
但所有好的制度都逃不過被扭曲的命運,在執行過程中,執行者會隨著他們的喜好、利益、需要,對制度進行圓融、微調。
這種制度也會隨著時間和生產力水平提高,而漸漸變形變色。
“陛下,這九品官人之法看著還不錯,是個可行的辦法。”
曹信放下奏章說道。
“看著還不錯?哈哈,難道用起來不好?”
曹操疑惑地問道。
曹信哈哈一笑,“陛下,夏、商、西周實行世卿世祿制,前朝實施察舉制,這些制度在施行之初,看著都不錯,能幫朝廷選出優秀的官吏,但到後來,這些制度漸漸變樣,這九品中正制也一樣。
大晉初立,世家大族正在各自劃分地盤,幾十年後,世家大族在各州各郡完全固化,他們控制著地方的官場,壟斷人才的品評,為了確保自身處於上品,高門世族必定會想方設法打壓一些新近崛起的小氏族、寒門。
小氏族和寒門不甘心處於底層,必定會拼命反抗,這就是階級矛盾之所在。而在一百多年後,雙方矛盾會越來越嚴重,到時候大晉少不了會陷入動亂之中。”
“......”
聽著他的話,曹操目瞪口呆,這九品中正制還沒開始實施,你就看到‘它’的結束,還把事情說得那麼嚴重,這玩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