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零七四章 溫水煮青蛙,父可敵國,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冬訓大軍同時抵達昆明城的,還有景東府的土知府俄陶,和元江府的土知府那直。
兩人進城之後,顧不上到布政使司報到,便直接前往楚海滇王府求見。
護衛知道王爺早就在等著他倆,便直接將兩人帶進了王府。
一見到朱楨,俄陶便以頭搶地,叩首痛哭起來:“嗚嗚,王爺,下官無能,丟了景東,家眷和族人都被思倫發所擄,眼下是凶多吉少,求王爺做主啊,嗚嗚……”
“知道了,你先起來說話。”王位上的朱楨神色平靜。完全看不出,就在前日,他曾氣急敗壞到掀了桌子的地步……
去歲,麓川國偷襲攻下永昌城,盡夷其城,生擒指揮使王貞而去。沐英聞訊率一萬騎兵前往馳援,在怒江左岸追上了,將要渡河的麓川國大軍。
麓川軍的統帥沒料到明軍來的這麼快,慌忙背水列陣,同時派使者與沐英談判,說麓川國王無心與大明為敵,只是希望雙方繼續以瀾滄江為界。只要明軍不過江,他們就願意交出元朝所授的印信,繼續奉大明為主。為表示誠意,他們還願意當場釋放王貞和被俘的千餘軍民。
沐英考慮到敵眾我寡,且背水一戰,真要打起來,未必能討到便宜。加之麓川勢大,到底是戰是和,他也不敢擅專。便同意了對方的條件,在接回俘虜之後,任其渡江了。
回來以後跟王爺一商量,兩人都覺得應該暫緩攻打麓川政權。一個是明軍不遠萬里而來,經過一年多高強度的作戰,將士們已是強弩之末,疲憊至極了,急需一段長時間的休整。
二是大明在雲南立足未穩、土酋叛服無常,官軍還要放很大精力在鎮守內雲南上,一旦出三江以外作戰,非但超出了彼時明軍的作戰半徑,還容易後方不穩,顧此失彼。
而且麓川國已是龐然大物,坐擁人口數百萬,兵力號稱三十萬。
當然,誇大兵力是國際慣例,明軍出兵時也一樣會把隨軍民夫都算在總兵力中,以求震懾敵膽。
但不管怎麼說,麓川國王思倫發,擁有大軍十幾萬是沒什麼疑問的。而且地形和氣候上,麓川佔據的外雲南比內雲南更加險遠。
內雲南好歹氣候宜人,壩子上的森林已經燒光了,至少瘴氣沒那麼重了。外雲南可是比嶺南還要酷熱,而且山地縱橫,到處是充滿蚊蟲和瘴氣的雨林,大軍不做好準備,一頭扎進去,怕是會死的很難看。
所以兩人頂住壓力上表,奏請朱老闆先同意冊封思倫發,為大軍爭取喘息的時間,待條件成熟後,再一舉將其殲滅。
這種保守的建議在老子天下第一的大明朝,是要被言官們噴死的……不過朱楨不在乎,被言官們罵的太多,他已經免疫了。
朱老闆審時度勢,同意了兩人的建議,於是派使者出使麓川,冊封思倫發為麓川平緬宣慰使,忠順將軍,賜蟒袍金牌,令其安分守己,不可再生事端。
這讓思倫發十分得意,認為明軍跟軟弱的蒙古人是一路貨色。他也可以像父王那樣得寸進尺,一步步把明朝趕出雲南,建立一個比當初的大理、南詔國還要強大的西南大帝國!
然而,現實很快給了他一悶棍。
大明冊封他,根本就不是怕了他,除了緩兵之計外,還有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與其確立君臣名分!
從思倫發接受大明冊封的那一刻起,他便不再是大明平等的對手,而是大明無數臣屬中的一員。
以大明對其冊封的宣慰使之職而言,他甚至連個藩王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大明冊封的一個大土司。
那麼大明當然可以名正言順的冊封,麓川平緬宣慰司地界之外的土司了。而這些地方,其實早就被麓川政權吞併,或者至少是實際控制了。
今年三月,原本屬於麓川的威遠、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