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一八章 沒那麼簡單,父可敵國,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老劉不支援老六的‘偉大計劃’很正常,因為這一充滿了異想天開的方案,實在太誇張了。甚至跟他和朱老闆定下的‘華夷區隔’的對外國策,是完全擰著來的。
在朱老闆等大明王朝奠基者的認知中,‘凡海外夷國,如安南、占城、高麗、暹羅、琉球、西洋、東洋及南蠻諸小國,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
所以朱老闆擔心說‘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當然也有唯一的例外,‘但胡戎逼近中國西北,世為邊患,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也就是說,在朱老闆和劉基、李善長等人認知中,這些地理偏僻、人民野蠻的‘夷國’,攻下來也不能給‘中國’帶來實利。所以他敢來打你,當然要堅決予以反擊,但不應該主動攻打。
這是大明開創者對元朝滅亡教訓的總結,他們認為蒙古人窮兵黷武的擴張,並沒有給國家帶來多大好處,反而掏空了國力,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所以不該妄動刀兵、強求將朝貢國直屬大明。只需要對中華之外的藩邦屬國,建立朝貢體系,讓他們臣服於大明就夠了。
在這樣的國策之下,朱楨的開疆拓土、分封海外的‘偉大計劃’,自然無異於狂人囈語,很難被帝國的決策者接受,更不要說完成艱難的國策轉向了。
哪怕他說的天花亂墜,劉伯溫也很相信他。但在見到真憑實據前,老六還是沒法輕易下定決心,幫他去實現這個‘不著邊際’的計劃。
~~
“如果我能透過海外貿易,賺取無窮無盡的財富,就能證明,那些海外蠻夷之國,盡是流淌著奶與蜜的膏腴之地了吧?”朱楨鍥而不捨的盯著劉伯溫道。
“看來殿下,這回還真是認真的。”劉伯溫攏須頷首道“可以證明。”
“那你就可以支援我了吧?”朱楨追問道。
“可以。”劉伯溫笑著點點頭道“能讓你兄弟們順利分封海外,實在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老夫怎麼可能不支援呢?殿下只要證明了海外夷國的價值,老夫一定支援伱。”
“好,一言為定。”老六與老劉擊掌後,才不緊不慢道“我已經說動父皇,讓我來重開市舶司了。”
“哦。”劉伯溫笑道“市舶司可已經幾十年不賺錢了,你有信心讓它起死回生?”
“有。”朱楨點頭道“因為我知道,江浙海商可是靠著海外貿易,賺得盆滿缽滿了。”
“聽說當初的沈萬三、顧元臣、殷紹宗之流,確實靠著海貿富可敵國了。”劉伯溫緩緩道。
“那為什麼市舶司卻收不到他們的稅呢?”朱楨追問道。劉伯溫是浙東地主出身,雖然海商大都出自浙西,但應該對他們的勾當有所瞭解。
“問題的根子,大抵出在元朝。”劉伯溫果然知道究竟。“元朝起先承襲南宋那套,已經很成熟的市舶制度,讓漢人自行管理市舶司,他們只按時收稅。如此相安無事十幾年後,到了至元二十二年,因為國庫銀根吃緊,元廷便接受中書右丞盧世榮的建議,施行‘官本商辦’的官本船制度。”
“官本船?”朱楨輕聲重複道。
“簡單說,就是朝廷出錢造船、還給本錢,招募商人出海經商,其貿易所的,七成歸國有,三成歸商人。”劉伯溫解釋道
“而且為了壟斷海貿之利,元廷還只許官本船出洋經商,禁止私人出洋,違者抄家。”
“說白了,就是蒙古人看到漢人海商賺取驚人利潤,眼紅了。要下場吃獨食了。”朱楨明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