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墓誌之銘,神級文明回溯,蠻漁,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讀取的盤裡,這是用最小的物件能夠儲存最多資訊的最優解。”
他們有人提出用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將隕星的一切都變為資料,儲存在盤裡,留給後人。
“我們城裡的這批計算機都是當時從隕星上運來的,現在我們這裡並研發計算機的工廠,甚至我們這裡的人並不是知道如何製造一個計算機。”
“這些計算機很快就會經不起歲月的洗禮,一個個壞掉。”
“原本最精密神奇的儀器,會變為一堆毫無用處的廢料。”
“屆時,所有的歷史和知識都將隨著計算機的報廢而失去。”
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種方法的弊端。
“那閣下意見如何?”提出“資料盤”理論的那位問道。
“我們將最精簡的科學知識和歷史刻在石頭上就好。”那位老者說道。
很明顯,這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的方法,而且並沒有什麼科學技術可言。
但就是這麼最為原始的方法,卻是能夠將資訊殘留時間最久的方法,且是最能夠讓後面知識退化的隕星人容易理解的方式。
於是,地下生態城之中開始在石壁上進行雕刻。
這當時被他們稱之為“墓誌銘計劃”。
這個名字一是為了紀念那些死去的隕星人,無論是當時隕星爆炸時和隕星一起死亡的隕星人,還是為了讓生態系統能夠順利迴圈,被迫犧牲的那些隕星人。
歷史學家將隕星文明的歷史刻在了石牆上。
理論物理學家將一些基本的物理定論刻在了石牆上。
天文學家將一些太陽系的知識刻在了石牆上。
……
所有的刻畫手稿都要經過十分嚴格的稽核才可以被刻在石牆上。
一是要保證其中的正確性,簡要性;二是要保證內容上通俗性。
甚至,考慮到文字也有可能會失傳的情況之下,他們雕刻了大量的圖示。
……
而“墓誌銘計劃”的第二個含義是:這是他們自己的墓誌銘。
他們其實不覺得當時殘存的隕星人能夠將文明繼續下去。
一個屠殺自己同胞的文明,似乎沒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所以,這些浮雕是他們自己的墓誌銘。
……
總之,這群科學家做了這件事。
……
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隕星文明不但殘留了下來,後來還找到改造整個火星生態的方法,在火星上延續了文明。
最後一批隕星人在臨死之前在火星上種下了智慧文明的種子。
只不過,當三十億年之後,新的智慧文明終於誕生。
他們早已經不記得三十億之前的事情。
即便發現了他們的“墓誌銘”,依然無法猜透其中全部的含義。
但事實參透一點鳳毛麟角,就能夠讓火星文明出現科技爆炸。
最近家裡有事,七月份恢復正常更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