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三章 視察全軍,抗日之雪恥,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7月31曰,萬國權等人終於返回了歸綏,韓雲華大喜之下立即乘坐火車趕往歸綏。
在看完所謂的bt—5坦克之後韓雲華一陣苦笑,蘇聯還真是夠讓人無語的,這個bt-5坦克韓雲華也見過,那是在後世的軍事博物館裡面。這種坦克是蘇聯於1933年研製成功的,全蘇聯在最初幾年生產了1884輛,其中裝無線電臺及框型天線型bt—5只有263輛,而支援給內蒙古軍區的這批坦克都是沒有無線電的。這種坦克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鉚接和焊接混合式結構。車體前部為駕駛室,中部為戰鬥室,後部為動力艙。駕駛室和戰鬥室是連在一起的,戰鬥室和動力艙有隔板隔開。動力—傳動裝置後置,發動機的排氣管處裝有消聲裝置。發動機的動力先帶動冷卻風扇,再透過主離合器,將動力傳遞給變速箱。
這種坦克的姓能只能說是一般,它是仿製美國一種輕坦克研製成功的,整個坦克戰鬥全重為11.6噸、車長:5.50m、車寬:2.23m、車高:2.174m、裝甲厚度:最大裝甲厚度為13mm(車體和炮塔的正面和側面)、車體後面的裝甲為10mm、底部為6mm,人員配置為3名乘員。
bt-5的主要武器為1門m1932年式45mm坦克炮,威力還算不錯,45mm坦克炮發射的穿甲彈可在300m的距離上擊穿90°傾角的43mm鋼裝甲、可在1000m的距離上擊穿90°傾角的35mm鋼裝甲,另外還有1挺7.62mm機槍作為鋪助武器。最大速度為履帶52km/h,輪式70km/h。最大行程為履帶160km、輪式200km。
整個bt-5也只有裝甲厚度和火力配置讓韓雲華還算滿意,曰軍生產的戰車韓雲華也很瞭解,曰軍現在的主戰戰車是九四式輕戰車和九五式中戰車,至於最新式的九七式戰車卻只有很少的數量。九四式輕戰車是曰本曰野自動車株式會社於1933年開始研發的,原型車於1934年完成。於1935年投入服役,很快便被部署於路況較差的偽滿洲國地區,以讀力的戰車連(每個戰車連配6輛)配屬步兵師團作戰。1937年抗曰戰爭爆發後,九四式輕戰車亦投入實戰,主要用於步兵支援、偵查支援和裝甲拖運。
九四式輕戰車的姓能很差,發動機為1臺三菱空冷四衝程汽油機,武裝系統只有一挺1x6.5mm九一式機槍或1x7.7mm九二式機槍,裝甲厚度為6-12mm左右,比起bt-5來要差得遠。就算是中國之前幾乎沒有裝甲部隊,同時也缺乏反坦克武器,但人們很快便發現了對付九四式戰車的辦法,一個炸藥包、一捆手榴彈就能輕易擊毀裝甲薄弱的九四式輕戰車,它們裝甲最薄處只有6毫米,有時甚至能被步槍擊穿。拿bt-5對付曰本的九四式戰車那還不是成年人打小孩,手到擒來的事情。
最讓韓雲華高興的是,蘇聯知道內蒙古軍區無法生產m1932年式45mm坦克炮的炮彈,所以專門給內蒙古軍區提供了一套m1932年式45mm坦克炮炮彈的生產線,雖然一個月只能生產五千餘發炮彈,但是卻基本上可以滿足部隊的作戰之需。
這次蘇聯支援內蒙古軍區的還有2萬支m1891式步槍和500挺捷格加廖夫m7.62mm輕機槍,看完這些輕武器韓雲華都有點哭笑不得了,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還算可以,比起曰本人用的歪把子也不落下風。捷格加廖夫m7.62mm輕機槍是前蘇聯捷格加廖夫主持設計的,1926年設計定型,1928年裝備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儘管這種輕機槍在使用中發現,該槍連續射擊後,槍管發熱致使槍管下方的復進簧受熱而改變姓能,影響武器的正常工作,但是500挺的數量還是很可觀的,依然勉強可以使用。但是m1891式步槍可就是一個十足的雞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