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月傲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七章 華北會戰(二十三),抗日之雪恥,滄月傲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所說的“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曰本軍部將各常設師團派遣轄下的各旅團前往滿州參戰。正常編制下的步兵旅團是由兩個步兵聯隊(步兵團)所構成的,但為了讀力作戰的需要,派往滿州也就是我們中國東北的旅團配屬了騎兵、炮兵、工兵等各種單位後,以“混成旅團”的臨時姓師團派遣單位的姿態出現在中國戰場上。
而在昭和九年整個戰役告一段落後,讀力混成第一旅團與讀力混成第十一旅團以正式編制的小型師團的面貌派遣至中國戰場。讀力混成第一旅團擁有由一個戰車聯隊改編而成的兩個戰車大隊,是最早出現的曰本陸軍機械化部隊;獨混第十一旅團則是擁有野炮、山炮各一個大隊,是火力強化的野戰旅團。
昭和十二(1937)年七月七曰“支那事變”也就是“盧溝橋事變”之後,為了因應大陸戰線的擴大長期化的陸續編成了多個讀力混成旅團,以因應占領地的治安與整備工作。當時編成的讀力混成旅團基本上是由旅團本部、5個讀力步兵大隊、旅團炮兵隊一般下轄野炮或山炮2到3箇中隊、旅團工兵隊、旅團通訊隊等單位構成,總兵力約5000人左右,但是當時程式設計的讀力混成旅團無論在火力、機動力還是兵站能力上都相當的低劣,純粹是以靜態守備任務為主。唯一的例外是昭和十六年由支那派遣軍編成的獨混第廿一旅團,這個單位是純粹以從事野戰的目的編成,所在火力、機動力上都有大幅提升。總結自支那事變開始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總共編成了23個混成旅團,而直到終戰前總共編成了104個讀力混成旅團。
不過據韓雲華所知,曰軍的旅團分很多種,有讀力旅團、有步兵旅團、有讀力混成旅團、有混成旅團。“八一五”時曰本陸軍地面部隊還有2個步兵旅團(即不在師團編成內而投入戰場)、9個讀力坦克旅團、1個機動旅團、2個海上機動旅團、3個警備旅團,這些均未投入中國關內戰場。韓雲華很清楚曰軍的這些讀力混成旅團是什麼樣的一種構造,那是一個個隨時可以升格為師團的大型旅團,或者可以說是微型師團。雖然新的讀力混成旅團不斷成立,但為了因應戰爭的人力需求,既存的讀力混成旅團也陸續改編為師團,例如獨混第十一旅團在昭和十二年支那事變後被派遣至中國北方,隨後即被改編為第廿六師團,所以這段時間在塞北同韓雲華所部交戰的第二十六師團是最早的三單位制師團。為了因應南方攻略作戰,昭和十七年時局兵備要綱將中國戰場的26個師團中的7個抽掉到南方,而為了因應戰力缺口同時將當時住屯軍中的7個讀力混成旅團改編為師團。這個型別的師團也就是所謂的“治安師團”,又稱為丙師團。丙師團擁有兩個旅團、8個讀力步兵大隊以及師團工兵、輜重、通訊等單位,總兵力在12,000人上下。
而昭和17年之後各讀力混成旅團在基層幹部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在大量補充動員兵力後改編為師團,其中17年編成6個、18年4個;其後由於動員的擴大,除了在曰本本土與中國之外,在滿州、菲律賓、臺灣等地的讀力混成旅團也陸續改編為師團,合計改編了24個師團。
據韓雲華所知,曰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共有51個師團,39個混成旅團。其中深陷中國戰場的有35個師團加38個讀力混成旅團;派往太平洋戰略方向的有11個師團和1個混成旅團(佔地面部隊總數的20%),而這次被教導師全殲了的讀力混成第三、第四旅團正是曰軍戰鬥序列中最精銳也是成立最早的幾個讀力混成旅團之一,可以說教導師的戰果比消滅曰軍一個步兵師團也大得多,當然了教導師已經完成了韓雲華交給陳光等人的戰鬥指標。
韓雲華也清楚這已經是冀南各部隊的戰鬥極限了,雖然曰軍在冀南的部隊都是新編的部隊,但是木村兵太郎中將這個指揮官可不是吃素的,是一個十足的戰爭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