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0節,梟臣,更俗,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陽的準備——但是,只要北燕大軍能以最快的速度推進到南陽北面,而淮東軍還有一部精銳給牽制在江西腹地調不出來,照胡宗國提出來的方案,勝算是非常的大。
第74章 大戰將臨
六月上旬,河中軍在汝陽大潰,十數萬軍民四逸逃散、奔亡於野。
陳芝虎早年從河南借境北上守邊時,沿路清匪,就在河南留下嗜殺的惡名;待到陳芝虎任河南制置使,追圍淮陽軍時,幾乎將淮陽數百里方圓都變成殘地,俘虜一個不留,其兇名自然也上升到“止兒夜啼”的高度。
眼下陳芝虎將河中軍打得大潰,十數萬軍民大都是想著能逃則逃,逃不了再聽天由命。
陳芝虎匯合從滎陽、大梁趕來的兵馬,共有八千兵馬,沿鴆山南、汝河北分佈,封鎖住流民南逃的通道,俘捉逃散民眾,但限於人手的不足,還要防備南陽方面可能而來的反撲,一直到待高義率河南軍主力渡過黃河,進入河中府,這邊的形勢才漸漸的穩定下來。
汝陽雖屬汝州,但距河中洛陽不遠,沿伊水東岸南下,僅百餘里路。
陳芝虎降燕後,總司河南軍政,一度進駐汝州諸縣,將河中、南陽切割開來。
待燕廷決意先打關中,調陳芝虎率部到晉西去攻打曹家的東翼,河南駐兵總數銳減不到兩萬人,在淮西、淮東的軍事壓力面前,已經不足以控制廣袤的河南地區。
包括許昌、鄢陵等豫中、豫東殘地悉數放棄,使之為河南與兩淮之間的緩衝區外,陳芝虎還徹底放棄汝州諸縣,只在汝州城以及北面的嵩陽城裡留下少量駐兵,監視豫西腹地。
汝州城在鴆山以南、汝河北岸,位於豫西腹地,而嵩陽位中嶽嵩山麓,鴆山以北,與黃河南岸的偃師、汝州相距都不足百里——在河南軍主力北上參戰時,陳芝虎單獨留下汝州、嵩陽二城不棄守,除了監視豫西之外,也是作為進攻南陽的跳板。
梁成翼從河中府撤退,沒有派兵攻打汝州、嵩陽二城,也只是擔心撤退計劃叫陳芝虎提前有所警覺,只想在陳芝虎率河南軍主力追來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從河中南撤,退入南陽。
對陳芝虎深懼如此,河中軍不敗,簡直就沒有天理了。
汝陽城位於大盂山以南、北汝河上游的北岸,不過汝陽城早就殘破不堪,不堪入駐,陳芝虎在北汝河的北岸渡口,驅役俘兵、流民立柵造寨。
利用河中軍留下來的物資,在短短二十天的時間裡,北汝河北岸,在大盂山與鴆山之間的谷原裡,形成一座龐大的營地。
由於洛陽城距汝陽僅百餘里,高義渡河後,僅在洛陽留少許兵馬接管河中府的防務,即率河南軍主力趕來汝陽與陳芝虎匯合。
此外,葉濟羅榮在長安遣部將孟安蟬率一萬騎兵,走函谷關道,趕來汝陽,使得北燕在北汝河北岸的兵馬一時間增至五萬餘眾,其中騎兵數量超過兩萬。
六月二十八日,燕廷策封陳芝虎為汝州郡王領豫南將軍,同時冊封袁立山為濟寧郡王領魯南將軍,另委葉羅濟王總督陝、豫、晉三郡,調遼東漢臣範瀾為河南宣撫使,遷治所於洛陽,兼知河中府,兼理西路軍糧餉事宜。
在戰略上,燕廷將整個河南以及山東南部作為與南越的戰略緩衝區。
除了緊挨黃河南岸的大梁、偃師、滎陽等地生產有所恢復之外,大梁(鄭州)往南,渦、汴、泗諸水沿岸的千里河淮平原,幾乎都成為殘地。
曾經與燕薊、江淮、湖漢並稱魚米之鄉的河淮平原,如今荒草離離,屋舍崩毀,人立其間,彷彿是來到邊外的草原之上。
燕胡如此作為,一是南越兵馬,包括淮西、淮東部署在淮河北岸的駐兵,都以步卒為主,得不到城壘的支撐,在燕胡的騎兵威脅下,往河淮腹地的滲透距離受到嚴重的限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