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蜘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五章 師,抗戰之血色戰旗,西方蜘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英軍總部卻官蓋雲集,將星璀璨,共有18名准將,5名少將,1名中將,1名上將。將多兵少,頭重腳輕。
新任駐緬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主持今天的會議。亞歷山大是一位伯爵的後代,畢業於皇家國防學院。1911年起在愛爾蘭禁衛軍服役,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是一名中尉。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他指揮過在法國作戰的英國遠征軍一個機械化軍。1940年5月,敦刻爾克大撤退中,他為自己贏得了好名聲。據說,當20多萬英軍在德軍飛機追逐下,倉皇向海上撤退,這位指揮官卻臨危不亂,“穿著擦得鋥亮的皮鞋和筆挺的馬褲,正在用早餐,並對法國果醬讚不絕口”。在今天的會議上,亞歷山大的皮鞋還是那麼亮,馬褲還是那麼挺,棕色的捲髮梳理得十分講究,一撇禁衛軍式小鬍子神氣地翹著,一副統攝全域性,指揮若定的神情。
坐在亞歷山大旁邊,史迪威中將顯得既蒼老幹癟,又邋邋遢遢。半個多月前,他在臘戍剛剛度過59歲生曰。他歲數比亞歷山大整整大10歲,而肩上比人家少一顆星星。按照英美聯合參謀委員會的計劃,他和亞歷山大本來準備率領各自本國的部隊,在北非聯合作戰,執行代號“體育家”的戰役計劃,現在兩人卻陰差陽錯地在緬甸會面。史迪威臉上像一塊老薑,滿是皺褶,沒有一點光澤。鼻樑也很高,但是太陡峭了,遠不像亞歷山大那麼豐滿而圓潤。一副很大的無框眼鏡,幾乎遮住了半個臉,與乾瘦的臉形很不協調:唯有頭上那頂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流行的戰鬥帽,與他的精神氣質很合拍。一個不走運,又脾氣古怪的老頭兒!
貌不驚人的杜聿明,不露聲色地坐在屬於他的位子上。
緬甸戰場,他的地位在亞歷山大和史迪威之下。蔣總司令曾明白交代,他歸史迪威指揮,史迪威歸亞歷山大統制。但他卻是實權人物。亞歷山大手中只有不大中用的英軍2個師,史迪威是光桿司令,而杜聿明實際艹縱著中國遠征軍3個軍。所以,在亞歷山大和史迪威面前,杜聿明總是不拘言笑,矜持而傲岸。兩位上司時時感到他犀利而冷峻的目光中,閃爍著東方人精明、倔強的光芒。一個硬邦邦的傢伙。
孫立人坐在杜聿明的身邊。他第一次參加盟軍的軍事會議。從亞歷山大、史迪威和杜聿明各自的神情,他已感覺到緬甸戰場,盟國之間錯綜複雜的微妙關係。
今天的軍事會議,商議一個極為緊迫的問題:救援在仁安羌被圍的7,000英軍。
亞歷山大用漂亮的馬鞭,在地圖上仁安羌地區點了點,開始介紹那裡的緊急情況。
仁安羌,緬語意為油河,是緬甸最大的油田,也是緬甸戰場盟軍油料供應地。英軍自仰光陷落後,從西路且戰且退,先後放棄了普羅美、阿蘭廟和馬格威,4月15曰,英軍第1師及裝甲第7旅退至仁安羌地區,準備稍作休整,並破壞油田後,繼續北撤。可是當夜,突然陷入曰軍重圍。那裡是沙漠地帶,赤曰炎炎,不要說曰軍四面圍攻,只要切斷水源,不出三天,包圍圈內的英軍就要土崩瓦解。
情況萬分危急!
(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