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劇本終結前夕
伴讀小牧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8章 劇本終結前夕,出場就滿級的人生該怎麼辦,伴讀小牧童,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幾年雖然小災年年有,但大災卻一直沒有出現過,而且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糧食年年大豐收,平均每十年就有一次嬰兒潮的出現。
伴隨著人口的爆炸性增長,整個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幾乎在大家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生產模式已經跟三十年前完全不同。
隨著工業化進度加深,大量的新興城市陸續出現,大量的工業產品順著蘇軾他們開闢的商路一直流到了歐洲,這個時代的歐洲老爺們都以擁有一件東方的產品而引以為傲,甚至唯東方論在那邊大行其道。
小皇帝親政第五年,紀元曆法完成了一次大更新,通用紀年法開始試試,而隨著生產力的高歌猛進,天文、曆法、地理、文藝等方面全方位大綻放,人類的腳步往前進了一大步。
而那早已經點滿的科技樹就像是時代的樹根一樣,在這一片沃土之下迅速的生根發芽,就像人類首次發明飛機到人類首次探索太空只用了五十多年一樣,在不可能會出現科技樹差錯的時候這個數字有可能是會被繼續縮小。
張哥他顯然並沒有打算停下,他在每到一個階段之後,就會將科技樹繼續往上點一格,比如說在地質學跟化學到達一定程度之後,石油化工就被他點了出來,而現在他的工作也越來越輕鬆,因為有文化的人越來越多,鑽研相關專案的人越來越多。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世代的更迭也已經超過了人們的想象,毫不誇張的說就最近一百年的發展其實已經超過了往前四千年的總和,而這一百年裡的後三十年則要超過前七十年的總和。
只是張哥覺得並不是很滿意,因為他全程開著掛都沒有關過,但發展速度卻只是跟新中國190-1990的平均發展速度持平,雖然新中國時期人口基數大,但這裡起點低啊……
至於說什麼工業體系有外國幫助,張哥可是開掛的,圖紙都是現成的,只要按照標準操作就是零失誤,甚至他都把科技樹量化表點到了0年了,直接繞過了研發和探討階段以及所有的試錯階段,只要依樣畫葫蘆就行了,但最終也只是持平,油門踩到底都沒有辦法超越。
在過去的十年裡,第一輛正經燒汽油的汽車誕生,第一個火力發電廠投入使用,第一所大學誕生,第一所綜合醫院出現,諸多種種的第一都陸續的開出了花來。
小皇帝親政的第三年,國家正式進入平穩化階段,幾乎是一夜之間各地的基礎建設就跟一場春雨之後地皮菇一樣,在地圖上星星點點連成了片,版圖擴充套件的更是誇張,上到北極圈下到南海深處都被納入了版圖之內,並且只要是測繪人員所到之處,但凡是上頭沒有人居住就都會留下痕跡並且標註這個地方就是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
有人?有人也沒關係。二十年間版圖的擴張的同時,國內民族數量從十二個直接擴充套件到了六十個,並且在張哥提出的十二主張下,整個融合階段並沒有爆發激烈衝突,在沒有外部勢力的煽動跟策劃下,憑藉著本身超強的向心力,融合的過程十分順利。
而龐大的疆土帶來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了,所以這時向外探索就成為了當前的主流。
這二十多年的裡時間,南船跟北船已經發展出了自己的生產路線,北船主要以生產軍用船舶為主,從最開始的普通鐵甲艦已經發展到了能夠生產各種不同類別的軍艦十二型,最大噸位差不多已經到了八千到一萬噸,雖然現在的技術跟真正的綜合性軍艦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在這個別的國家還在使用風帆小舢板的世界裡,這跟天頂星科技也沒什麼區別了。
南船則主攻遠洋商用船舶方向,最大噸位在兩萬到兩萬五之間,民用商船因為不用考慮到戰鬥用途,所以可以做得很大,雖然即便他們生產的兩萬噸船舶在這個時代來說比任何軍艦都要好使,但民用的就是民用,說它是,它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