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頭大將軍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皇帝御駕親征,邊關全城皆兵,戰況一日三驚!,大明:家父九千歲,狗頭大將軍啊,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裡能在報國之心上堪比諸葛亮的于謙算一個,歷史上但凡明堡宗那傻子能喊一句相父救我,于謙也不至於讓土木堡之變發生。
這一刻,即刻出兵已成定局,任何人都已無法阻止。
沒看到麼,馬哈木都已經帶兵開始勐攻嘉峪關了,結果他們還在這皇宮裡同室操戈,真等到哪天瓦剌人兵臨城下,他們可沒有什麼可顧忌的。
到時候,就連江南之地都要遭受戰火洗禮,更別說自古就是戰火瀰漫的北方之地。
果然,朱棣的心情被這兩人的話給捋順了,隨後就見他深吸了一口氣,接著說出了一句讓所有文臣全都遍體生寒,所有武將全都熱血沸騰的話。
“百官聽旨,即刻起,朕要御駕親征!”
嗡!
此言一出,所有文臣都傻了,此次戰況如此不利於大明,皇帝還要御駕親征?
畢竟現如今的大明京師囤兵數十萬,大殿上的驍勇善戰之輩更是多如牛毛,而此次戰況來的緊急,按理說怎麼都該是讓沐春他們這樣的老將先去嘉峪關頂住。
皇帝在後方等待糧草,待數十萬大軍齊聚嘉峪關皇帝再親自上陣才最合適,否則萬一戰況不利皇帝可就危險了。
但仔細想來眾人很快就醒悟了過來,如今的嘉峪關戰況迫在眉睫,若派遣小部分將士先過去支援邊關的話最需要的就是士氣。
皇帝在軍中,那就能穩定軍心,將士們在戰場上拼殺起來也絕不會惜命,只有這樣才沒準有可能擋住瓦剌人的勐攻,堅持到後方大軍的援助。
更重要的是他們從皇帝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種烈火,朱棣他是馬上皇帝出生,這種戰況若他不御駕親征還算什麼永樂大帝,想明白的眾多武將一時都是血灌童仁,恨不得現在就披上戰甲上去拼殺。
“楚蕭所言非虛,朕不是在和你們商量,朕意已決,明日大軍即刻開拔!”
“沐春,上前聽封!”
勐然被唸到名字的沐春頓時一愣,隨後立刻站了出來。
“朕封你為本次北伐急先鋒!率三千營一司兵馬兩萬人,隨漢王爺以戰船載兵,入運河直入河西走廊,支援嘉峪關!”
“臣領命!”
“兒臣,領命!”
下一刻,朱棣再次點卯,接著又冊封張輔為右將軍,甩五軍營一君一萬騎兵隨趙王入運河,三日內必須感到嘉峪關。
騎兵是草原上的殺神,大明的騎兵營配合上火銃和橫刀那更是瓦剌人的噩夢,但順天距離嘉峪關太過遙遠,後方的數十萬大軍走陸路至少需要個把月時間才能抵達,想要在破城之前趕到雁門關只能走水路。
但遺憾的是大明戰船不足,為今之計只有先讓三千營和五軍營一部分兵馬先一步開拔,火炮要隨大軍才能運送過去。
朱棣這次是真的發瘋了,天子一怒,伏屍百萬這句話可不是白來的,就因為皇帝手中掌握著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利,在皇帝一聲令下後所有的事情都要為皇權讓路。
整個順天府各大京營連夜就開始了調動,兵貴神速,沐斌連家門都沒進,連夜就跟工部的眾多官員趕往了運河畔,其目的當然是為了監督今晚的戰船部署。
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嘉峪關處於漠南和漠北之地的夾縫,現如今的河北之地有許多地方還沒收入版圖,明軍想走陸路急行軍過去時間太久。
唯一的辦法就是走水路,從運河如水迂迴而下,進入河南境地改道黃河,最終抵達河西走廊,沿著走廊再急行軍,方才有可能在三日內抵達嘉峪關。
所以,今夜工部就要做好對戰船的部署,明早之前所有在京師的戰船絕不能出錯。
至於于謙,皇帝直接封了他一個兵部御史隨軍出征,命硬的陳諤則是頂替了于謙的位置,被朱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