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頭大將軍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皇帝禮賢,太子研墨!,大明:家父九千歲,狗頭大將軍啊,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這個皇帝是不是解縉心中的不二之主朱棣不知道,但看到自己孫子嚇成這樣,朱棣也是嘆了口氣收起脾氣。
“是與不是都不重要了,就停他兩個月俸祿權當懲罰吧。總不能讓人說送了咱們一幅畫,咱們朱家人卻恩將仇報吧。”
“那幅畫給你爹了,有空幫著你爹想想怎麼提首詩在上面。”
“寫首好詩,那幅畫還能補救補救。”
見皇帝收起了脾氣,朱瞻基暗自鬆了口氣,趕忙攙扶著朱棣來到臥榻前坐下。
“爺爺,您叫我來有什麼事?”
聞言,朱棣從一旁的枕頭下面拿出一道摺子,遞給朱瞻基道:“這是咱們大明朝的李太白寫的,你也看看吧。”
“互市之策?”
見朱棣點頭,朱瞻基連忙開啟了摺子。
不看不要緊,這裡面的內容簡直是讓他肅然起敬。
半晌後,朱棣問道:“寫的怎麼樣。”
朱瞻基臉色嚴肅的合上摺子,正色道:“恩威並施,既有支援北征的策略,同時相容了我大明鐵騎過後安撫邊關百姓之策。”
說到這裡,朱瞻基不得不佩服於謙的策論。
原本他還以為于謙只不過是嘴硬而已,卻沒想到他竟然真如他爺爺說的這般有才華。
聞言,朱棣也是長嘆一聲道:“小子,論識人的功夫,你照你爹和你爺爺還差點。”
“于謙這封摺子裡不光有北伐大軍的最佳行軍路線,而且還詳細標明瞭糧草的數目,以及與邊關百姓互通有無的想法。”
“大軍過後邊關必然百廢待興,屆時必須要以天恩惠澤邊民。”
“互市之策不光需要官府來主持,還需允許百姓自發與蒙古各部族的牧民通商。”
沒錯,于謙吸收了楚蕭這些時日裡的一些想法,並詳細將其編撰成了互市開辦之策。
大軍過後皇家要允許百姓自發與牧民通商,否則只允許官府來主持互市的話,市場絕對無法形成規模。
只有百姓自己才知道,牧民和他們自己最需要的貨物是什麼。
但有一些重要物資,必須標明不允許買賣。
鐵器、火器等等一律不允許流出大明的版圖,但牧民卻可以用牛羊來兌換鹽巴和布匹,還可以用羊毛購買糧食和他們最愛的燒酒。
如此以來,互市才能形成規模。
到時候那些牧民有了足夠過冬的物資,也就不會再跟著野心勃勃的可汗們去打仗。
畢竟在草原上,一個娃娃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不知道要吃掉多少牛羊肉,中間還要挺過無數的疾病和天災。
一場白毛雪過後,草原上不知道要凍死多少嬰兒。
能不打仗就有過冬的糧食來養活孩子,哪個部族的牧民還願意把各家的娃娃送去跟明軍拼命。
到時候牧民也就不用再種糧食了,青稞都不必了。
只需要把各家的牛羊照顧好,而數十年後這些牧民就會自然而然的融入大明。
屆時,大明便可兵不血刃的收服蒙古各部,草原上肥沃的牧場也會盡歸大明版圖。
這就是于謙主張的,開辦互市可勝百萬大軍。
“爺爺說的是,看來還真的是孫兒眼拙了。”
聽朱棣說自己看走了眼,朱瞻基連忙就是一個龍屁送了上去。
連續三個大才入手,朱棣的心情似乎也好了一些,隨後低頭看著朱瞻基感嘆了起來。
“臭小子,你是個有福的。”
“這樣的人用好了可勝百萬大軍,不過那個楚蕭。”
說到這,朱棣話鋒一轉叮囑道:“咱們這位狀元公你更要多接觸,于謙這封摺子裡的很多策論,應該都是吸收了他的想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