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擁有的方向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在幹什麼?,獨步仙塵,曾經擁有的方向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密林中笛聲悠揚,雖然聲音不大,但笛曲間卻充滿了昂揚鬥志。
郭正陽曾經在跟著李哲學會吹奏橫笛後,用了幾十年時間把自己的一生苦難譜寫成了一曲悲歌,那幾乎是聞者落淚聽者心酸,但此刻密林中李哲所演繹的笛曲,貫穿期間的主題則是堅持,不放棄。
先是一陣厚重壓抑的節奏,彷彿吹來了一片兇殺苦難,吹來了一曲坎坷命途,期間的揪心和難受,雖然比不上郭正陽曾經演繹的悲歌,但一樣足以讓人揪心的難受,但烏雲蓋頂之後,卻又是歡快明朗的曲樂,彷彿暴風雨的一葉扁舟,雖然艱難,卻極盡堅持,更能讓人聽出演繹者的樂觀豁達。
這和郭正陽演繹的悲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郭正陽上一世經歷了太多生死離別,眼睜睜看著一個個至親死亡,卻無能為力,比如父母,比如爺爺,甚至他爺爺最終病死,未必沒有他一直自暴自棄的原因,所以那些刻骨銘心的痛苦和懊惱悔恨幾乎佔盡了心房,眼睜睜看著一個個至交因為這樣那樣的意外,比如李哲、楊志明,或者像是宋依依那樣為了他活下去而獻出生命,那種難受和心酸,幾乎都讓人再難以振作起來,而他的資質算是很出類拔萃的型別,卻又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自己在修煉一道上充滿艱辛坎坷,所以他當時,何止一個悲字了得。
所以最終把內心感情譜寫出來之後,就是一首無法言語的哀樂。
但眼前的李哲書寫的感情更多卻是苦中作樂,他必然也已經在這些年的修煉生涯中體會到了散修的苦,體會到了生存的艱辛和磨難,但此刻貫穿這笛曲卻是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那笛曲的陰鬱和狂風暴雨來的迅疾猛烈。來的粗放狂野,相比之下其歡快明朗也一直都在風暴中盪漾,似乎始終擺不脫風暴的摧殘,可卻一直堅持樂觀。
這一曲,絕對把散修的心酸和痛苦不甘都寫的深刻無比,但認真聆聽之下,卻只會讓人心生鬥志,在無窮的磨難之後心曠神怡,如久旱逢甘霖。
站在密林外帶著激動的心情靜靜聆聽,其實這首曲子郭正陽也早已聽過的。畢竟上一世他認識李哲時對方已經六十五歲,也正是因為李哲在閒暇之餘愛好吹奏橫笛,才會逐漸讓郭正陽也沾染了這喜好,這一首曲子同樣是上一輩子他所聽過的,李哲演繹出來的最動聽的美樂。
聽這傢伙演奏過不止一次。不過郭正陽也沒想過這輩子和他第一次見面,就又聽到了這熟悉的樂章……
恩。現在的李哲。比起上一世他六七十歲時的演繹還差了那麼一點,差了一些火候,雖然主題樂曲已經有了讓人怦然心跳,隨之沉醉的魔力,但比起他幾十年後的演繹,笛曲中的心酸還是少了些讓人心碎的壓迫感。因為壓迫感不夠,那種狂風暴雨中的堅持和樂觀,也自然又少了一些震撼。
“這首曲子,看來還沒有徹底成型。他現在只是把握住了曲調,卻還沒有把樂曲中蘊含的感情演繹到極限,而一首樂曲,演繹著的感情起伏才是其神髓……”
靜靜的聆聽中又和上一世所聽過的做了下對比,郭正陽卻又啞然失笑,就在失笑中,前方林間的演繹卻戛然而止。
“啊~怎麼沒了?”
笛聲消散,林內林外都是一片沉默,足足沉默了好幾個呼吸,站在郭正陽身側的劉夏才猛地一驚,而後悵然若失的開口,這絕對是意猶未盡的表現,巴砸著紅潤的櫻唇嘀咕一聲,劉夏看了看林內,才又馬上轉身,笑眯眯的對著郭正陽道,“沒想到在這裡碰到一個這麼有才的傢伙,他的笛子吹得真棒,雖然比起你還差一點,但也算是大師級水準了,你有沒有遇到知己的感覺?”
一句話,郭正陽再次失笑。
劉夏卻又興致勃勃的看來,“咱們要不要去認識認識?”
“好。”就算劉夏不說,郭正陽也要用這個藉口去認識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