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擁有的方向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功法推演,獨步仙塵,曾經擁有的方向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ps:有點卡文,碼字比較慢,其實今天準備回家的,結果昨晚喝多了點,一覺睡過頭,~所以現在人還在外地,明天回家,小狼狽啊。¤本站網址:sp;¤)
要推演一種功法,究竟從哪裡做起,郭正陽一開始真的頭緒不大。
隨後的一段時間裡,他只能再一次投入到了各種現代學說,尤其是現代宇宙學,關於大爆炸宇宙論,只要是他能翻閱到的書籍和知識,他都一次次重新認知,研究,再結合自己的知識去解析。
“爆炸之初,物質只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等宇宙爆炸之後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又隨著溫度降低冷卻,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並透過複合成為通常的氣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星雲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和星系,最終才形成現在普通人都可以觀測到的宇宙。”
“這些理論,是世俗中科學家對現有宇宙誕生的推斷,而莫姓修士的構想,則是宇宙爆炸之初,物質只以純粹的生命本源存在,爆炸中生命本源演化為金木水火土等各種元素,各種元素複合成為星雲,再進一步演化成各式各樣的恆星,星系,以及真實的世界。”
“他的這種觀點的確是結合了雙方的不同價值觀,也更符合修士的視角,但為什麼,功法會不完善。”
…………
推敲功法用了兩三天,郭正陽才準備開始新的嘗試,那就是純粹以世俗科學家所敲定的物質基礎去演化功法,就是在爆炸中,他的靈識不再演化成生命本源以及各種基礎元素能量,而是演化成中子、質子、電子等粒子。再演化原子、原子核。
這一個實驗牽扯到的東西很多,首先郭正陽都要自己去了解一下什麼是中子、質子等等,好在他腦力強大,靠著修士得天獨厚的學習能力,也不過是用了一週左右,就把要學的東西學了個粗略精通。
再然後,就是真實的去按照這個步驟觀想,參悟。
但結果,還是毫無懸念的失敗。
他參悟了好幾次。觀想了好幾次,都沒有絲毫收穫。
這個試驗失敗後,郭正陽又開始著手從另一個方面細化觀想,這是他突發奇想冒出來的念頭,因為他突然覺得直接以參悟宇宙誕生的過程去接近天道。契合天道,是不是太宏大化了?不如細微一點,直接從生命星系的形成來參悟演化,那也是一種天道吧?
其實後者也是包含在前者裡的,不過前者飽含的內容太多太廣,所以若是從細微處出發,專注一項。說不定也能有用。
這方面,他依舊是參考著世俗中的科學家理論來結合自身情況推演的。
世俗中科學推斷太陽系形成,就是首先這裡有一塊大爆炸時期中子質子等基本粒子在爆炸中產生的星雲,這星雲是塵、氣混合物。形成時就有自轉,自轉中引力收縮,溫度密度不斷增加,於是就漸漸在星雲中心形成了原始的太陽。
其餘殘留部分則圍繞太陽形成包層。沿著太陽赤道方形漸漸擴充套件,形成星雲盤。星雲盤是行星的物質來源,蘊含星子,星子則像塵埃物質一樣向星雲盤中間平面沉降,形成較薄較密的塵層。
而塵層亦並不穩定,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瓦解成許多小塊塵、氣團,這些東西由於自行引力收縮,又形成小行星大小的第二代星子,饒太陽執行時偶爾發生碰撞,有的破碎,有的合併增長,當一個星子增長到半徑幾百公里,它的自行引力就可以干擾附近星子的執行軌道,也更容易吞併附近較小星子凝聚成一個行星的核心。
最後將一定區域內的所有塵粒和星子一掃而空形成行星。
這些現代科學的推斷演化,郭正陽甚至都可以找到相應的現代科學模型去觀摩,而等細化了這個環節之後,他就直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