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下鄉後的艱辛
暗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5章 下鄉後的艱辛,諸天養老從火紅年代開始,暗石,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勞三”是生產隊採用比較多的一種分配方法,是分配基本口糧或供給的一種分配製度,即人頭佔70%,勞動工分佔30%。
農村生產隊是基本核算單位,地裡生產的糧食、棉花、蔬菜,尤其是糧食,除去上交給國家的以及隊裡留下來年的種子和公共用項,剩餘部分分配到各家各戶。
全年按人口占七成、勞動佔三成進行分配。
打個比方:一百斤糧食,先按人頭數分掉七十斤,剩餘的三十斤就按照勞動力每天掙得的工分分配。
分錢不是這樣,年底分錢是按照工分進行分配,不按照人頭分。
也有生產對執行“人六勞四”或“人五勞五”的,國家並沒有對這個比例做出硬性的規定。
“人七勞三”的分配製度裡面包含著一部分“按勞分配”的成份,更多地是具有平均主義的特徵。
生產隊裡的五保戶、困難戶、軍烈屬、病殘戶,沒有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都是這一分配製度的受益者。
對於生產隊的村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糧食,那些沒有勞動能力或者勞動能力較差的村民,就算不掙工分或者掙的工分少,也能按照人頭分配到一部分糧食。
也就避免了這一部分人因為沒有勞動能力,而忍受飢餓的折磨。
這一政策的受益者主要是老人和孩子,像邊文棟這種勞動能力較差的知青也成了政策的受益者。
很多村子不願意接收知青,也是由於這個原因,知青的到來搶佔了村民的糧食,自然不受歡迎。
越是窮困的山村,對於知青的牴觸就越大。
本來生活就已經很困難了,知青還要來搶食吃,村民們自然有意見。
岳家的人大多對於這一分配政策不清楚,邊文棟詳細的講了講。
“那按照這個政策分配糧食的話,你每年能分到多少糧食?”嶽文軒關心的問道。
“我現在才去了幾個月,具體的數量還說不好。
據我瞭解,村裡的壯勞力,一年到頭也就能分到二百斤左右的毛糧。”
說出這個數字來,邊文棟的語氣非常沉重。
“這也太少了!這怎麼能吃得飽?”嶽文軒早就已經猜到邊文棟的生活一定很艱難,但聽到這個數字,還是挺吃驚。
農村有一句話叫做“夠不夠三百六”,意思就是如果一年到頭分配給每人的毛糧能達到三百六十斤,那就基本上夠吃了,如果達不到,那就得餓肚子。
邊文棟插隊的這個小山村,就算壯勞力分得的糧食多一些,也才只有兩百斤毛糧,距離能夠填飽肚子實在是差的太遠。
分配這麼一點糧食,也就只能吃個半飽,村子裡的所有人都要長時間處於極度的飢餓狀態。
王麗英本身就是農村出來的,對農村的生活有多麼艱苦深有體會,想到邊文棟要吃這麼多苦,再想到遠在兵團的兩個女兒,心裡的觸動更大,更加覺得邊文棟這個孩子吃了大苦。
她忍不住問道:“那邊的條件這麼艱苦,這幾個月你是怎麼過來的?”
“就是慢慢熬唄。一開始肯定不適應,每天都要餓肚子,幹活都沒勁。
不要看我們那個小山村平均耕地很少,但每天要乾的農活反而更累。
地越少就越得伺候好,要想把山坡地種好,所付出的艱辛是平原地區的幾倍甚至十倍不止。
剛去的時候,我們幾個特別不適應,累死累活的幹一天,還不達標,還要餓肚子,我個人的感觸就像是從天堂跌到了地獄裡,每過一天都是巨大的煎熬。
現在回想起來,我都不知道這幾個月到底是怎麼熬過來的,簡直就是生不如死。”
王麗英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也只能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