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2章 無數的財富,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福站在船頭,一臉驚訝:“這是在幹什麼,怎麼這麼多船?”

黃福原本是工部尚書,之前因為和朱棣、鄭和商討擴建船廠之事,得到朱棣的器重,這次朱棣把安南設為交趾承宣佈政使,黃福任首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陪同他前來的,除了少量京營將士外,還有宣旨宦官馬騏,和部分來安南的其他官員。

大明朝在其他地方,三司長官是沒有兼任的,且布政使有左右兩人,都是為了分權。

這次交趾只設一個布政使,且讓黃福兼任按察使,是相當集權,所以朱棣也大概知道,在交趾這麼遠的地方,必要的集權還是需要的。

馬騏有點不適應乘船,前幾天都在暈船,今天稍微好了點,他看看遠入遮天敝日的海船,喜道:“交趾有這麼多海船,咱大明的船廠,是不是可以少造一點。”

馬騏知道鄭和和王彥在負責造船,所以看到這裡這麼多船,覺的大明可以直接拿過來用。

不料黃福道:“這是安南百姓的船,又不是我大明的,我大明天朝上邦,豈能強行佔奪?”

“再說,我看這些船都太小,不適合遠洋。”

馬騏無語的翻了翻白眼,也不敢多說什麼。

因為海防港停靠的船太多,堵在港口,他們的船就過不去,只能在外面慢慢尋找縫隙,小心的貼近,中間還和其他船撞了幾次,一直到距離海防港一里遠時,實在進不去了,只能停靠在近海處。

好在他們巨大的大明官旗還是很醒目,沒一會,前面港口有幾艘小船出來。

這些小漁船也就能坐四五個人,只有一個船伕。

小船靠近他們的大船,上來一個副千戶和一個文官。

兩人自稱雲南新安所副千戶徐高,昆明府的文官馮新華。

黃福表明身份,是朝廷欽差,和馬騏來宣讀聖旨,隨行都是京師來的。

徐高說,這邊船太多,已經堵住了,你們幾個重要的官員下船,和我們乘小船進去,然後沿再換大船去清化,其他人往下龍(海防巷東)去,先在當地下船休整,然後坐陸路過來,再換大船。

黃福回頭看看,他們同行十條船有數百人,其中大部份是和他一起過來的官員,還有大量的物貨,和官員家眷,要是全用這小船來運,不知運到何年何月,也只能這麼辦。

於是黃福帶著馬騏,和幾個京營將士,似乎還有幾個錦衣衛,少許貨物,跟著徐高上了他們的船。

這些小船穿梭在無數的大船中間,黃福小心的坐在船裡,不時抬頭去看,看了會就問那文官馮新華:“這是把安南所有的船都集中在這裡了?”

馮新華道:“回黃尚書,是的呢。”

他只知道黃福是工部尚書,還不知道來幹交趾布政使了。

馬騏這時忍不住了:“這麼多船,集中在這幹嘛?”

馮新華這次沒說,抬頭看了眼徐高。

徐高道:“安南胡氏雖然被滅,但部下還有很多大將和亂兵逃散在外。”

“安南北部的紅河地帶,水道交織,河網密佈,如果不沒收他們的船,他們會藉著船利,帶著大股的亂兵,到處抵抗,剿之不盡。”

黃福臉色微變,生氣道:“你們搶來的?胡鬧,這樣與強盜有什麼區別?”

黃福道:“治民之道,在乎治心,對這些蕃外之地的百姓,一定要用大明的禮儀去教化他們,到時越人必然心向朝廷——你們這麼幹,只會讓他們反抗的更激烈。”

馬騏不以為然的看了眼黃福,這些文官腦子裡有病。

徐高臉色自若:“紅河那邊是他們重要的產糧要地,如果不能儘快平定兵亂,將來朝廷可能無法在當地徵收糧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