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鄭祥的煩惱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章 鄭祥的煩惱,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派他來統領漢王三護衛,並指定了三護衛的駐地,實在有防著漢王的一幕。
想到這裡,鄭祥心裡還是有點替漢王不公。
漢王在靖難中立下多少汗馬功勞,遠在福建的他都知道。
而且朝廷當時三次在福建徵兵,鄭祥前後三次派了三衛兵馬支援南軍,可最終還是敗給燕軍。
戰後,從福建回來的同僚也和他說過,高陽郡王勇猛無敵,百戰百勝,要不是有高陽郡王,燕王早就完蛋了。
現在皇帝這麼對漢王,的確有點過河拆橋的難堪。
當然,站在皇帝的立場,鄭祥想著,如果自己是朱棣,也得防著這麼厲害的兒子,你不怕他成為第二個李二嗎?
所以思來想去,皇帝沒錯,漢王也沒錯,但我也沒錯啊,憑啥派我來雲南?我在福建待著挺好的。
鄭祥覺的自己被架在皇帝和漢王兩人中間。
雖然皇帝更大,但是,萬一漢王不爽,把他一錘砸死,皇帝遠在京師,也救不了自己。
全國這麼多都指揮使,你派誰不好,派我來?
再想想皇帝的親信,薛祿、譚清都在廣西、貴州,這就安全多啦。
這麼想想,鄭祥突然有點不爽皇帝。
“老爺在想什麼?好像生著悶氣?”妻子許氏,看到鄭祥這兩天心情不是很好的樣子,便問道。
鄭祥想了想,不動聲色問:“夫人喜歡福建還是雲南?”
許氏道:“當然是福建好。”
“為何?”
“妾身和苤兒一樣,喜歡大海呀。”原來許氏和她的小女兒鄭苤都喜歡大海。
鄭祥苦笑,心中更不爽皇帝,從福建到雲南,全家人都不高興。
關鍵是,他還得擔心以後這日子怎麼過。
“苤兒也到了該嫁的年齡了。你這做父親的,儘快替她物色個人家唄。”許氏這時道。
鄭苤已經十三歲,在大明朝算是適婚年齡,但鄭苤說實話,從小在大理衛長大,然後又到沿海福建地區,長的不漂亮也算,連面板都有點小麥色,這與一般的大明小娘有明顯的區別,原本在福建時,有個當地衛指揮同知的兒子也不錯,鄭祥都準備和那部下聊聊,沒想到突然一紙調令,把他調到雲南。
這下鄭祥就不好意思開口了,那指揮同知是福建當地人,鄭祥如果還在福建,人家肯定要看上官一面,就算不滿意鄭苤外表,都可能會同意這婚事。
現在鄭祥要調走,人家就得考慮考慮,萬一拒絕,鄭祥哪還有面子。
鄭祥聽到夫人這話,不由陷入沉思。
女兒不小了,關鍵長的還不算太漂亮,如果不早點確定人家,將來真不好辦。
但官做到他這位置,親家物件還是很講究的。
首先文官一般很少考慮,明初文武的地位還沒明中後期那麼明顯高低,但文官們也基本不願意和軍將們成親家,除非是開國的勳貴會考慮。
因為這會大明識字的軍將真的很少,文官們心裡還是看不起些大老粗和文盲。
鄭祥之前是福建都指揮使,承宣佈政司三司長官之一。
現在是雲南統兵官,地位還在都指揮使之上,幾乎和西平侯地位相當。
至少明面上,雲南所有兵馬的指揮調動,都要經過他。
這樣鄭祥親家的物件,幾乎就是雲南附近的衛指揮使級以上的軍將們。
當然,如果有特別優秀的,放到千戶級,鄭祥也是願意的。
再低的話肯定不行,太丟份了。
鄭祥在雲南幹過十年大理衛指揮使,所以現在雲南很多衛的指揮使級他大部份都認識。
最近回來後,思來想去,想了幾圈,也就找到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