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8章 朱高煦更不是東西,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險要,易守難攻,進可出海禦敵、逃亡,退可據守內陸,可謂粵西海域之咽喉。

這裡已經算是南方盡頭,平安也不擔心朝廷會追到這裡。

這一個多月他都住在長沙村,他所在的長沙村全村大概有一百多戶人家,平時都以打漁種田為生,家家戶戶都能出海,也有小船。

在長沙村西側,有一個較大的船廠,長沙村裡的人都在船廠工作,船廠裡僅工匠有上百人,有船木工、艌工、箬篷工、櫓工等各種工匠,非常齊全,平安呆了一個多月,感覺比官辦船廠還要全面,人還要多。

但讓他震驚的是,這船廠居然是漢王朱高煦的。

漢王朱高煦幾個月前還在和朝廷打仗,但他卻偷偷摸摸在福建辦了這個船廠,平安剛聽到時,簡直不敢想像。

朱高煦就知道靖難一定會贏嗎?就算贏了,你一個藩王,搞這麼大船廠幹什麼?

此時前面船廠有人向他走過來。

平安趕緊從高處跳下去,迎向對方。

這兩人叫楊立山和沈俊,楊立山是這裡的總負責人,沈俊是船廠廠長。

平安也不知道廠長是啥官,反正都是朱高煦的人,且被朱高煦派過來好幾年了。

“平將軍,一切都準備好,明天可以帶家人前往雲南。”

楊立山上前抱拳道:“將軍要不要上去看看。”

“走。”平安果斷道,然後跟著兩人到海邊去。

海邊這時停著三艘五百料商船,據說都是這船廠造出來的。

“漢王啥時辦的這個廠?”平安終於忍不住問。

沈俊道:“應該是建文二年(1400年)。”

平安想想,那時靖難已經打起來了,朱高煦就派人過來搞船廠。

“這邊原本就有個民辦的小船廠,主要是幫當地漁民修修補補漁船用的。”楊立山道:“咱們過來之後,花錢買了下來,然後聘請了長沙村所有的村民。”

“又從附近州府挖來船匠,花了一年時間才把船廠弄起來。”

他們從去年才正式開始造五百料大船,自己造了一船,外面買了兩船,現在只有三艘五百料商船,還有幾艘小船。

“原本也沒一百多工匠,當今聖上登基後,在長樂建新船廠,到處徵詔工匠,我們借這機會,又拉了一批過來。”

這邊就是朱高煦在南方的基地,當年景姝就是跑這裡來養胎的。

真正的天高皇帝遠。

靖難時雙方打的火熱,誰也管不了他,現在朱棣剛登基,朝廷在南方的控制力也沒建文朝時強,更無人管他。

且這時民間都有正規的船廠,只是明初民間的船廠都只能造小船,官辦的才能造千料大船。

平安越聽越震驚,更沒想到朱高煦幾年前,在靖難初已經佈局南方。

現在連船廠都造好了。

但沈俊這時道:“這邊船廠還是暫時的,朝廷嚴禁民間船廠造大船,以後咱們還是會搬走。”

沈俊的意思也很清楚,朱棣登基後,朝廷對這塊管控會越來越嚴,永樂二年開始禁海,他們將來肯定還是要搬走。

“搬到哪去?”平安驚道:“這麼大船廠。”搬遷也不容易啊。

“往安南搬。”楊立山道:“殿下最終的目標是在安南建造比大明還大的大船廠。”

嘶,平安倒吸口冷氣,朱高煦他到底想幹嘛?

說話間,幾人已經來到其中的一艘五百料船上面。

這是一艘五百料平底廣船,上面已經堆滿了貨物,有人正在整理,堆放有序,看起來已經養不多全部裝好。

“這都是什麼?”平安震驚道。

“鹽,糖,鐵料。”楊立山道:“都是雲南需要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