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5章 重武輕文,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朱高煦回到京師後,先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變動,原各衛所兵馬,暫時先回歸各衛所。

六部尚書分別和原來差不多,只有少許變動,兵部尚書還是劉俊。

原歷史劉俊被派往安南,於明年戰死在安南,金忠為兵部尚書。

這次朱高煦起兵,劉俊一直在京師為兵部尚書,金忠在前線平漢布政使司兼兵部尚書。

這會明朝經常這樣,有時一個部有兩個尚書,其中一個掛著職不管事。

但兵尚的兩個侍郎讓人大跌眼鏡。

因為之前明朝都是文官擔任。

這次左侍郎為孫亨,即朱高煦的大舅子,他從武將轉為兵部侍郎。

右侍郎為徐安,(徐祥兒子)同樣是從武將轉為兵部侍郎。

眾大臣已經從這次的改變感覺到以後的趨勢,兵部將來,可能用武將的比較多,文官要逐漸被替代。

吏部尚書還是蹇義,左右侍郎則分別由江仲隆和錢常擔任。

這兩人一個是建文帝的大臣,一個是漢王府出身,吏部的配置非常有意義,錢常大夥可能不認識,但蹇義和江仲隆還是證實了皇帝唯才是舉的賢明。

戶部尚書還是夏原吉,刑部尚書為雲南布政使曹昱。

原刑部尚書呂震為禮部尚書,工部尚書還是宋禮。

原左都御史陳瑛是朱棣的狗腿子,歷史上多少靖難後的建文大臣和武將,都被他彈劾至死的。

朱高煦進京時,這傢伙也投降的很快,但朱高煦還是把他降為監察御史。

原右都御史吳中為左都御史,孟善為右都御史。

這又讓人大為意外。

孟善是靖難功臣,封保定侯,能在靖難中封侯的,都是立下大功的,也是朱棣的親信,不過後來他投降的快。

朱高煦奪位後,削去了之前朱棣分封的所有爵位,孟善身為朱棣親信,居然以武將之職,充為都御史,眾文武更感覺到大明重武的氣象似乎在漫延起來。

現在正是開國沒多久,重武輕文也正當時,朱高煦現在這麼幹,朝中也沒啥反應。

然後就是各省布政使司及三司官員。

基本朱棣任命的都被換了,以前落難的建文系又抬頭,還有就是漢王府一些功臣。

像侯海、錢巽、李默、井盛,甚至李友值,都是布政使,或按察使。

其中北平改為河北承宣布政使司,北平仍為府,這基本確定皇帝不會遷都。

北平行在也廢掉,原北平行在尚書郭資為北平右布政使兼北平知府,當時也大跌眾人眼鏡。

郭資也是朱棣心腹,朱高煦仍然以予重用,這下眾大臣心裡更放心了。

另外皇帝又新成立了幾個承宣布政使司和都司,很多大臣聽都沒有聽說

同行任命的武將,都暫時被留京。

計有顧興國為河北(原北平)都指揮使,何福為大寧都指揮使(重設大寧都司),韋達為浙江都指揮使,滕聚為陝西都指揮使(像陝西這樣以前有都司和行都司的,這次折分為陝西和甘肅兩都司)、曹隆為甘肅都指揮使、瞿陶為四川都指揮使、陳文為山西都指揮使、趙貴為河南都指揮使、盛堅為江南都指揮吏(改直隸為江南省)、賀如虎為福建都指揮使、楊云為貴州都指揮使、王友為廣東都指揮使、孫霖為雲南都指揮使、俞通淵為廣西都指揮使、王忠為江西都指揮使、李賢(蕃將)為山東都指揮使,李賢(李彬兒子)為交趾都指揮使。

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改為河北,直隸改為江南。

成立西貢承宣布政使司,孫博為西貢都指揮使,成立舊港承宣布政使司,方延平為舊港都指揮使。

成立遼東承宣布政使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