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1章 高煦不能為太子的理由,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六月底湖廣果然進入梅雨季節,最近十幾天連續下雨,一直下到七月還沒停,大地一片泥澤,弓箭火器俱不能用。

這仗是沒法打下去了,朱棣果斷叫停,罷兵休整。

官軍軍士們私底下非常高興,終於不用每天去攻巴陵城了。

但雙方雖然罷兵,討逆軍住在城裡,大部份官軍都在野外,只有皇帝中軍指揮部在原土門鎮司裡,算是有房子待著。

天天下雨,連著十幾天,官軍是士氣低落,軍將煩心。

連朱棣的脾氣最近也暴躁起來。

上當了,上當了,就不該過來打逆子。

朱棣現在也很後悔。

想想逆子起兵之初,勢如破竹,連下貴州、廣西、四川各省,打到湖廣時,突然就罷兵,然後就全力在湖廣守著,果然是有問題的。

逆子就是在等他來攻,結果上了逆子的當,陷在泥澤之中。

幾十萬大軍被困巴陵四周,每天下雨,衣物不能幹。

而現在正是七月,儘管是下雨天,可天氣還是挺熱的,這日子過的都和乞丐差不多了。

軍中士氣也低落,就和當年齊眉山慘敗後差不多,很多人都在想著退兵,回守京師。

朱棣不由想到當年靖難時,北軍在齊眉山慘敗,軍營裡到處都是退兵之聲,關鍵時候,朱高煦帶著援軍來了,這時朱棣讓部下分選邊站,當時朱能先選了戰,結果只有五六個心腹跟著,所有人都看著朱高煦,等到朱高煦站過來後,一大波軍將跟著站過來,這才決定他們繼續打下去的念頭。

也就在當天,朱棣深深感覺到了朱高煦的威脅,心中就已經決定,不能讓高煦為世子。

朱高煦肯定也沒想到,就因為當年自己支援父親繼續打下去,引來了朱棣對他最重要的忌憚,軍中支援朱高煦的軍將比支援我朱棣的還多,豈能立你為世子?

“陛下。”就在朱棣回憶過去的時候,門外侯顯進來。

“陛下,平漢布政使司傳來訊息,因連續下雨,洪湖與陸水相交處滿溢,且有塌方,當地正在組織洩洪、加固,暫時船不能通行。”

朱棣臉色陰鬱的想了下“令他們加快疏通。”

“遵旨。”

侯顯出去後,朱棣的臉色更難看了,他知道這是想讓他下旨退兵。

朝廷幾十萬大軍圍在巴陵四周,每天吃喝拉撒都是問題,平漢布政使金忠算是他的鐵桿心腹,日前也悄悄來了密信。

大明的糧賦來源,有四成以上,靠的是軍田。

朱棣動員百萬大軍(包括青壯民夫)討伐叛軍,這些人都是屯田的主力,以至軍田勞力十室九空,今年的夏賦收的都極為困難,且產量大降。

加上京師和江南還有人故意囤糧,抬高炒作糧價,朝廷的後勤其實已經陷入困境。

做為朱棣堅定的支持者,金忠也發現這樣下去不行,沒耗死叛軍,先要耗死朝廷。

金忠都想退兵了,這對朱棣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當然,金忠是站在朝廷的立場,也是為朱棣著想。

與其幾十萬大軍深陷泥澤,不如退回京師,據城固守。

叛軍打不下京師附近的城池,也只能退回湖廣。

其實朝中還有一派聲音,包括金忠也是其一,他們更傾向與叛軍議和,劃湖而治(以洞庭湖為界),即以現在的佔據區,罷兵講和,一方面,朝廷可以休養生息,囤積糧草,二來可以看叛軍雙餉能發多久。

如果不打仗,這麼拖下去,肯定對朝廷有利。

這個想法,姚廣孝和袁珙也是贊成的。

但朱棣在朱高煦起兵之前發過火,誰敢言和,斬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