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2章 先發制人(補元宵加更求月票),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鄭和腦子裡突然閃過朱高煦信中的話,大明工匠打造這些寶船大船不容易,他希望全都能保留下來。

到底打不打?還是直接帶陶得貴的船隊先突圍?只要我們想跑,他們是很難追的,鄭和還在考慮打還是跑。

突然,身後有人又大叫起來,鄭和回頭看去,陶得貴的船隊也在動。

他此時啥命令也沒下,陶得貴也在動。

嘶,鄭和的臉頓時變的鐵青,整個人都不好了。

也就數息時間,他很快回過神來,深深吸了口氣,閉起眼睛,心中想著,非我之罪,大夥都反水了,我也無力迴天啊。

“傳令,所有船隊,調轉方向,往舊港去。”鄭和絕望的道。

如果說之前還抱有打一打的希望,那麼看到了陶得貴的反應後,鄭和徹底絕望了,他更不理解,陶得貴為啥要反水?

時間回到昨天。

陶得貴剛回到自己船上,發現甲板上圍著一堆軍將,衛裡的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千戶級三五成群,幾乎來齊了。

陶得貴一個衛幾十艘船,平時這些人大部份都在各自的船上,沒接到命令是很少過來的,要麼就是幾個比較要好的兄弟,有時會過來一起喝點,但這麼多人在沒有軍令情況下同時到,還是第一次。

“你們幹嘛?”陶得貴奇怪道。

“陶大哥。”

“將軍。”

“指揮使。”

現場各種稱呼,也顯出他們的交情深淺。

眾人一湧而上,然後就是七嘴八舌。

“聽說漢王反了?”

“朝廷大敗?已經丟失了廣西、貴州、四川,廣東和福建諸省?”

“漢王打進湖廣了?”

陶得貴臉色鐵青,腦子裡想著鄭和的話,當下還是要安穩住兄弟們的心思,便大聲道“那個混蛋在胡說八道,這事的確有在傳,但真假可不知道,你們不要以訛傳訛,咱們在海外也容易,還是先要帶著兄弟們回家再說。”

“齊僉事說的。”

“齊驢兒說的。”眾人又是七嘴八舌。

原來是高庸海寧衛的一個指揮僉事,剛剛跑了幾條陶得貴的船,正在大肆宣傳這件事,齊驢兒還說,官軍在各路慘敗,咱們要是回到國內,搞不好要被調派到湖廣、四川或福建等地,迎戰漢王大軍,到時,恐怕很多兄弟,小命不保啊,漢王可是百戰百勝的。

雖然說當兵打仗天經地儀,但是如果能不參與,當然更好。

齊驢兒還說漢王只想要船,兄弟們不想打自己人的,可以在外拖著。

所以大夥想了下,齊驢兒說的沒毛病,只要他們回到大明,按朝廷現在的局勢,肯定要徵發他們上前線。

靖難後期,朝廷到處徵兵,浙江,江南沿海的水師都拿來當步兵用,還是敗了。

現在肯定也逃不了同樣的命運。

被齊驢兒一鼓燥,陶得貴這邊的軍將們坐不住了,所以不約而同來找陶得貴,大夥意思,這段時間在海上挺爽的,咱們就在這邊待著,等國內分出勝負再說。

陶得貴聽完後大怒道“哪能腳踏兩隻船,到時無論誰勝誰負,都要找咱們算帳。”

“那怎麼辦?”有個指揮同知道“反正現在肯定不能回去。”

馬上有人道“不如降了漢王算了,我看漢王必然能勝。”

“朝廷百萬大軍,也不好說。”

現場又是爭吵一片,有人支援降漢王,有人支援朝廷,但支援朝廷的人,也不願意回去參戰。

陶得貴能幹到指揮使,除了家世背景,肯定也有點水平的。

他思來想去,不能腳踏兩隻船,不然下場肯定很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