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2章 死的不是時侯,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降不是傻子嘛。

但兩人沒兵權啊,如何降,怎麼降也是個問題,需要好好研究。

論帶兵打仗,他倆加起來,也遠遠不如韓觀,但論官場陰謀詭計,十個韓觀也不如這兩人。

另一邊的韓觀接到吳翔的通知後也是如晴天霹靂。

因為朱能留下的主將是李濬,李濬控制的兵馬也是最多。

特孃的,當時韓觀跺腳罵娘,身為統兵大戰,他肯定知道這事非常嚴重,搞不好立馬就會兵變。

這李濬早不死晚不死,現在才死,韓觀真是罵孃的心都有。

如果早點死了,朱能當眾把統兵權交給自己,城中諸將肯定也無異議。

現在李濬在主將的位置上死,太噁心人。

“吳參議還通知了誰?”韓觀立馬問來人:“現在還有誰知道?”

“小的也不知道啊。”來人一問三不知。

“哎。”韓觀趕緊帶了隊親兵出門,想先去李濬家裡看看,儘量的封鎖訊息。

他快馬到了李濬家裡時,李濬家也沒幾個人,只有李濬一波親兵在。

韓觀把親兵叫過來問了下,確定李濬是突然病發。

現在他們守住李府,暫時不讓一般人靠近。

韓觀問還有誰知道?

一個親兵道,已經去通知李濬在軍中親信大將。

李濬之前在江西都司,所以有個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還算是他的心腹。

但下面衛所之前都隨著徐忠到了永州,在永州降了漢王。

永州兵變的主使人之一俞行舟就是江西衛所的。

所以城裡李濬的心腹大將不多。

韓觀一聽感覺更麻煩。

因為吳翔就在邊上,他又跑到吳翔家裡,結果發現吳翔不在家,說是出門了。

韓觀腦子裡一團亂,不知道現在該幹什麼。

伱說要召集各營指揮吧,他沒這個權,他不是主將。

不穩住各營,恐怕會出事情。

思來想去,他決定找左右布政使,請他們出面,一起召集各營指揮。

對,還有個靖江王。

韓觀突然想到靖江王。

洪武三年(1370),老朱分封諸王子為各地藩王,其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也算是老朱兒子以外,族中子弟裡,少有的封王。

朱守謙死後,其子朱贊儀於建文二年襲封,但因靖難之役,一直到朱棣登基後,永樂三年(1403年)才到桂林就藩。

據說朱贊儀朱贊儀恭慎好學,習得治國之道,朱能和徐忠等大將剛到桂林裡,帶著大夥一起拜見了朱贊儀,當時隨同前往有好多各省軍將,且大部份都是指揮使級別的,朱贊儀也當眾表態,支援朝廷。

但這不是關鍵。

靖江王設立時,太祖給靖江王也有三護衛,即廣西三衛,當時靖江王是大明唯一一個擁有三護衛的郡王。

不過當時的三衛兵馬不多,像朱棣自己,寧王還有朱高煦、朱高燧等,三護衛都有萬餘人。

靖江王三護衛史載為:士卒一千三百六十餘人、家屬三千四百六十餘口,共五千多人。

傳到朱贊儀之後,在建文二年襲封時,朝廷裁解了靖江王三護衛,隨後大量三護衛的軍官被分調各省。

所以朱能帶他們當天拜見靖江王時,有很多各省軍將都前往,因為他們曾經都是靖江王三護衛的。

可請朱贊儀出來主持大局,以靖江王的身份和威望,或許能夠穩住軍心?

李濬剛死,桂林城內便暗流湧動,文官想降,韓觀想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