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章 老子還是朱元璋,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世的朱高煦每當看到這些歷史時,都覺的挺無語的。

其實在元末的三雄裡,朱高煦最認同江南的張士誠,因為相比起來,三人中張士誠對老百姓最好。

張士誠被滅亡後,當地百姓非常想念,各種祭拜,大明立國十幾年後,朱元璋有次微服私訪,仍然看到蘇州當地人想念張士誠,他惱羞成怒,立馬下令把蘇州、松江、杭州、嘉興、湖州這五個府的富戶,全部遷往中都鳳陽,前後三次遷走十五萬戶。

接著對這五府百姓設以重稅,僅蘇州一府的稅糧達到兩百八十萬石。

這是什麼概念?

整個明朝從立國至亡國,明王朝全國稅糧一直在兩千萬到兩千七百萬石之間。(中間因為佔有安南,多過三百萬石。)

同時間浙江全省的稅賦為二百七十萬石,僅蘇州一府的稅賦,比浙江全省還多,並佔全國十分之一,這讓當地的百姓苦不堪言。

建文帝朱允炆上位後,體恤蘇州府和松江府百姓,好不容易把稅賦降下來,但朱棣奉天靖難成功,全部推翻朱允炆的政策,恢復蘇州等府的重稅,繼續壓榨當地百姓。

所以在朱高煦看來,此時的大明,除了京師附近,很多地方並不太安全,有部分百姓還是對朝廷不滿。

老子不會這麼倒黴吧?

朱高煦想到這些歷史,突然有點擔心起來。

他越想越鬱悶,開始考慮要不要把甲穿上。

但這魚鱗甲,脫下容易穿上難,一個人穿很麻煩的,而且這會天氣又悶熱,他還在爬山,肯定不好穿。

就在他糾結要不要找個路人幫忙穿上時。

他牽著馬,已經進入山間的一條小道。

這小道大概兩米寬,也就夠一匹馬直行,兩邊都是叢林。

叢林擋住了外面的陽光,進入小道之後,反而清爽了很多。

朱高煦微微打量著四周,總覺的叢林裡可能冒出點什麼。

他一手抓在馬背上的馬槊上面,一手牽著馬。

前面是個上坡路,看不清坡後的情況,以朱高煦的經驗,通常有什麼意外,都會在目光不能所達的所在。

果然。

當他牽著馬越過這坡面時,就看到不遠處的下坡路上,三個男子並排而立,並且手持兵器。

拷,朱高煦暗暗罵了聲,沒想到怕什麼來什麼,他緩緩轉過頭。

嗖嗖,身後的路邊叢林裡也同時鑽出四個人,七個壯漢,把他堵在中間。

他趕緊一把抓向馬槊上面。

“嗖”眼前突然寒光一閃。

當,下一刻,有人一箭射在馬槊正面。

嘶,朱高煦條件反射嚇的往後一退。

如果對方是故意為之,證明對方這箭又準又快。

“別動。”前面有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沉聲道:“銀子、馬,兵甲留下,帶著乾糧走,我們不殺人。”

男子手中拿著一把長刀,朱高煦一眼就看出這種刀,元末時,張士誠的兵馬就用的這種刀。

這種刀是灌鋼法打造,非常鋒利,現在明軍看到這種刀就認為是張逆的人,格殺勿論。

真特嗎怕什麼來什麼?朱高煦心中暗罵。

朱高煦看看寶馬上的那張強弓,預估著有沒有機會。

“兄弟,別想了,我這兄弟,百發百中,你千萬別衝動。”持刀的男子呵呵一笑,轉頭看看身邊左側的青年。

那青年二十不到,和朱高煦差不多年紀,身材很瘦弱,但手上一張弓有點大,他嘴裡叼著一根青草,手中搭著箭,正對著朱高煦。

“噓。”青年突然對朱高煦揚了揚下巴:“看我射你馬槊。”

崩,說罷他鬆手一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