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2間 相比打仗,朕更會賺錢,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他距離北方最近的開海港,你帶了一船貨過來,江南等地可能都有,但登州這邊比較少,所以也是必須要去的。

另外還有上下船稅。

什麼叫上下船稅?

比如你從東本帶了一船銀製品,準備賣到太倉,無論你在太倉賣多少,太倉港先收取全船百分之一為下船稅。

然後你在太倉進貨一百斤生絲,再交百分之一上船稅。

當然,如果你到了太倉,只會補充淡水和食品,即不賣貨也不進貨,那上下船稅就不用交了。

這個稅針對跑商密集,兩地倒賣走短途的比較重,因為很多商人不願意出遠海,就相鄰幾個省倒買高賣,倒騰賺點小錢。

有些時侯,鹽和糧也能幾個省之間,倒賣賺錢。

但這種收稅也有弊端,如果港口來往船隻太多,上下船貨的也比較多,特別是船上有多少貨,相關官員來不及點驗。

你上船多少貨,反正要經過碼頭,可以順手點驗下。

所以朱高煦的政策是,各船上岸後,自己上報清單,比如你船上有多少貨,準備上岸進多少貨,然後以此交稅。

市船舶司官員每天隨機抽查部份船隻,不會個個點驗。

一旦查到所報是虛,全部查抄,沿收船隻,且家族三代不準再跑海,這個處罰是非常嚴重的。

聽到這裡,夏原吉問“若相關官員以權謀私,拿了好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豈不是還要損失朝廷的稅。”

夏原吉說的幾乎是大明歷史上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假設某船都是珍貴的生絲,按船貨數量上百分之一稅,需要一百兩。

有些船主會給官員私下送五十兩,官員直接不查,必竟是抽查,可以不用抽,而船主報船上東西都是糧食不值錢,百分之一交稅十兩,這樣大夥都得到了好處,朝廷損失了稅賦。

“夏部堂這個問題,朕當然知道,你放心,朕自有辦法。”朱高煦並沒說如何處理,但呂震和劉俊兩人對視一眼,心中俱是一顫。

朱高煦陰險狡詐,在討逆戰中就看出來了,誰都知道他有多陰毒。

總之按朱高煦現在收稅量來看,相比鄭芝龍那會,是降低了很多。

但勝在他開放了很多港口,民間將來會有越來越的海船出現,他有信心,將來的稅收,會遠遠超過鄭芝龍。

這時夏原吉又問“沿海還有很多港口,陛下是繼續封禁?”

當然不是,朱高煦道,沿海還有一些良港,有些會用來建船廠,專門售賣海船。

有些可以供別人補給淡水和食物還有休息,會在港口邊上,興建商鋪。

因為現在大明的海岸線已經長達萬里,海商們在八大港口要交稅,有些人可能不想交稅,只需補給淡水和食物,或休息下。

那朱高煦打算將來就在其他港口建商鋪,然後租賣給當地百姓,百姓們可以開小吃店也好,旅館酒店也好,反正肯定能賺錢。

這就是房地產的雛形了。

這裡面比較重要的,包括松江、杭州、溫州、福州,都是停靠比較多的地方。

這些港口附近,朱高煦都要規劃商業區,然後蓋房,出售出租。

但這些事,不是現在有時間乾的,也只是他的想法。

夏原吉三人和朱高煦談了一個多時辰,中午午飯都是在東暖閣吃的,讓三位大臣受寵若驚。

夏原吉是越聽越興奮,正如皇帝所說,相比打仗,朕更會賺錢。

下午時,夏原吉和呂震先後走了,留下兵部尚書劉俊。

朱高煦看了看劉俊,劉俊這會才四十出頭,已經很多白頭髮,看來永樂期間,還是比較焦慮。

劉俊自己也肯定想不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