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1章 稅賦破億石,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稅兩成。”

現場又是譁然,這絕對屬於重稅。

“民田稅不改,暫時依然是畝三升三合六勺。”朱高煦不明白為什麼大明民田稅這麼輕,後期也收不到多少糧食,開始估計是百姓不重視水利的原因,後來才想起有徭役的危害。所以他要想辦法慢慢取消徭役,但他執政之初,這個不能一下子取消,得慢慢來。

像蘇松地帶的稅賦,已經在洪熙元年初就降到和普通地區一樣。

經過朱高煦的改制後,明年全國所有稅糧軍田加官田,絕對破億石,是永樂元年的兩倍。

這個資料確實震驚眾人,但其中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明年的新稅法能執行下去。

二是隨著現在的軍士退役,帶走軍田,後期朱高煦還要增加民田的稅收,與軍田持平,並不能降低軍田。

他答應過建文永不加賦,那必須保證百姓受到的實惠,遠遠超過付出的稅賦。

其實讓老百姓受到實惠很簡單,取消沉重的徭役就行。

前面說過,一個有二十畝田的中產農民,如果家裡沒出讀書人,幾年徭役下來就會破產。

但現在朱高煦還有很多事情要幹,很多工程需要勞力,暫時必要的徭役不能取消,只能一步步來,根據他的稅賦情況,逐步取消。

“以後稅糧只會越來越多,稅銀還沒有計算進去,所以諸愛卿不用擔心,大明有的是錢糧。”朱高煦自通道。

他的商業稅還沒開始全面徵收呢,僅靠開海的稅收,明年最少破千萬兩,按現在的糧價,等同於四千萬石。

但朱高煦還不滿意“過幾天,等交趾和福建的船來,你們再聽聽,咱們大明,還得努力啊。”

後面幾天時間,大夥一起配合皇帝出臺了大明新的幾部方案,並通告全國。

十二月初,一支無比龐大的船隊從鎮江來到京師,京師當時萬人空巷,都在觀看。

因為這是大明立國以來,最龐大的船隊,並且沒走漕運,從海路進來的,沒辦法,這隻船隊有很多寶船,太過巨大。

此次船隊,從吳哥出發,到交趾後,和交趾的匯合,然後到福建,與福建的船隊再匯合,同時來到京師。

整個船隊有兩千六百八十艘大小船隻,其中一千料以上寶船一百七十八艘。

永樂當年大明出征安南也才一千多艘船,這次出動兩千多艘船來到京師,使是京師外面船隻遮天,萬帆迎風,壯觀無比。

交趾布政使黃福回來了,帶著過去兩年的交趾、西貢兩個承宣佈政使的收穫。(此時西貢承宣佈政使剛剛成立。)

第二天朱高煦故意召黃福進奉天殿當著百官面彙報。

原歷史也是今年,在八月份時,由吏部尚書蹇義嚮明成祖朱棣奏報交趾設定建設軍士衛門總四百七十二。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各一,衛十,千戶所二,府十五,州四十一,縣二百零八,市舶司一,巡檢司一百,稅課司局等九十二;置城池十二所,安撫人民三百一十二萬,獲蠻人二百零八萬七千五百,糧儲一千三百六十萬石,象馬牛共二十三萬五千九百餘隻,船八千六百七十七艘,軍器二百五十三萬九千八百五十二件。

這是原歷史朱棣在交趾到現在的收穫。

當時還不包括占城和現在朱高煦佔據的部分吳哥王朝。

整個交趾五百多萬人口,為大明王朝儲存了糧一千三百萬石。(當然,這是兩年存下來,原歷史明朝1406年一月徵安南,1408年八月彙報,應該算是兩年半儲存到一千三百萬石糧。)

算上明軍在當地用掉的,兩年多在交趾估計徵了近兩千萬石稅。

不過蹇義的彙報裡沒有交趾的田地數,但交趾當時可以種兩季和三季水稻,稅收高也是正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