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重要的改制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5章 重要的改制,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禮房掌典禮、上下關係(即上級來人迎接招待,以及本府到縣以下走訪探查)、官員任職來往迎送、驛站和通訊。
禮房很多原本的功能被切除,但新增了驛站和通訊,管理的人和事又多了很多。
刑房掌刑法、獄訟,包括關押犯人,和問罪斬首等。
工房掌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包括各類倉庫的建設維護。(軍事倉庫除外)
刑房和工房的功能和以前差不多,只是說的更加詳細。
學房掌科舉、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管理,這塊是從以前的禮房剝奪出來的。
現場的教諭、教授們聽到眼睛一亮,感覺到自己權職似乎也變大了。
科房掌各種工匠管理、本地科技發明創新、部份軍事工具器械的製作維護(比如西征和北伐時的武鋼車,拋石機、各種冷兵器)、農具建造等。
醫房掌當地醫院,主要負責當地醫生,醫士,護士的培養、管理,當地疾病的治理,包括瘟疫的管理。
捕房由部份衙役和巡檢司併入,掌當地治安、破案、捉拿犯人、處理百姓糾紛,打擊各種犯罪、城門守衛、驛口檢查,並負責與當地錦衣衛聯絡。
稅房掌當地各種銀錢稅收(糧稅和實物稅歸戶房),基本就包括了商稅和海貿稅,有港口的府縣,還要負責港口檢查、進出稅收。
秦漢說完十二個房的功能,現場和官員們紛紛臉露喜色,因為這次擴了很多官,意味著要多很多司吏,很多人可能都在想,可以推薦自己心腹或親屬了。
畢竟現場有一半官員都是本地人擔任的。
秦漢這時又道,縣級以後和州府一樣,設十二房。
每房設司吏一名,副司吏兩名,典吏六名。
現場這下譁然。
因為以前明朝各府,每房為司吏一名,典吏兩名。
沒有副司吏,更不會有六名典吏。
立刻有同知驚問“六房變十二房,一房吏員從三人變成九人,這要多幾倍吏員,從哪來?要新招嗎?”
秦漢搖頭“不新招,按朝廷律,有五分之一從今年新退役將士中抽取,另五分之四由原各房雜職中經考核錄取,首先的要求是,都會識字,上過小學,中學的優先。”
現場再次譁然。
以前的雜職沒有編制,都由當縣裡和府裡自己說了算,各房司吏都能決定人選,本地人甚至可以安排自己兒子,侄子,家屬親人進來。
很多人還真是沒上過學的人。
現在朝廷改制,由雜職中晉升吏員,經過簡單的考核就能錄取,其實是個捷徑,但識字這關,估計能打掉很多關係戶,特別是本地官吏的親屬,頓時現場有很多臉色不好看了。
洪熙立朝十幾年,下面縣府中其實不少雜職都是三四十歲的本地人,很多甚至是以前的青皮,比如巡檢弓兵就由大量青皮擔任。
更多的都是本地官吏的家屬,而三四十歲這個年紀裡,不識字的太多了,都是從洪武,建文、永樂三朝過來的。
從雜職到吏員是一步飛天,這麼好的機會,卻要考核,還要識字,本地官吏意見是相當大。
但蘇州是朱高煦的試點,前幾年調遷了大量官吏,現場的人裡,本地只佔三分之一,所以雖然之訊息讓人不爽,但大夥相互看看,並沒有人敢起來出聲。
而像有的僻遠地區,如雲南、陝西等地縣府,大量基層本地官吏,還保持著,朱高煦要這麼幹,反對的聲音會有很多。
就在這時,秦漢又爆出個重磅炸彈。
“以後朝廷地方沒有官吏之分,改制之後,官與吏一樣,都稱為朝廷工作人員,只分品級和職務,不分官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