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4章 吃飯的人真多,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幾個人。

其中醫生和老師都是洪熙朝開設醫院和學院後才納入官員編制,另有些工匠享受官員待遇,但算吏員編制。

這還是蘇州大州,小的府州同知和通判只有一個或兩個。

朱高煦登基後,為了鞏固基層統治,先後增編了幾次吏員,現在已經超過洪武時期,但總體州府的架構還和洪武建文永樂差不多。

這次他是想進行一次大的改正,上下統一協調,更利於管理。

不一會,周偉拿來一個典薄,查問了七縣一州不在編的雜職,包括三班(皂、壯、快)、馬伕、門子、牢子、巡攔、鋪設、渡夫、齋夫、掃殿夫、鼓夫、更夫、糧衙、匠衙、屯衙、捕衙、倉鬥級庫子、仵作、弓手等,剛報各種稱號就報了半天,秦漢在雲南當過同知,大部份都聽過,還有少部份都沒聽過,可見雲南那地方,都不配備的。

包括在驛站新增的通訊塔和郵吏員,雖然有吏字,也算在雜職裡。

七縣一州最後統計各種雜職加起來,約有兩千四百六十八人,基本每個縣都有三四百,有的五百多。

也就是說整個蘇州府,在洪熙朝,吃財政飯的(當地錦衣衛還沒算),超過三千人。

還有各縣以下村長,大保長,保長,皆沒有算,因為明朝以前的里長等現在都改成村長,大保長,保長,以前沒有薪水,現在拿薪水,都是吃公家飯的,只不過這批人工資很低而已,如果全加上,估計得好幾千了。

這數字放在後世都算不了什麼,隨便找個縣都是幾千甚至上萬吃財政房的。

但在古代王朝已經破紀錄了,更是遠超洪武永樂時。

大部份都是朱高煦登基後,下面要辦的事多了,不停的擴照人手。

好在大明現在相當有錢,就算目前的人數再翻兩倍,朱高煦都能養的起。

但這幾年朱高煦也發現了問題,因為下面的事比以前多了,加上中樞增設新部,下面各州府就瘋狂聘請雜職,反正只要有錢就能請,什麼親戚子侄都往衙門裡塞。

秦漢手中其實拿著錦衣衛以前的資料,洪熙元年,蘇州府一州七縣所有吃公家飯的加起來才五百多人。

現在才洪熙十五年,翻了四倍多。

再不控制下,以後就和宗室一樣,越來越多,上百年後,可能和後世一樣,一個縣裡上萬吃公家飯的。

“蘇州府一州七縣,現在多少人口了?”秦漢這時又問。

周偉不是戶房司吏啊,不過這種重要數字,大部份府縣的官吏應該都有點數,只要存心想記的人,肯定會記住。

我們先看看原歷史上的資料。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蘇州府轄7縣,共戶、口,列南直隸所轄18府州第一。人口占江蘇省總數的2926%,當時山東全省總人口才五百多萬。

弘治四年(1491),蘇州府轄7縣,共戶、口。

足足過了一百年時間,蘇州反而少了幾十萬人,咱們就不知道明朝怎麼發展的。

中間的靖難、北伐等重要事情,應該都沒怎麼影響到蘇州,但蘇州人口居然下降了幾十萬。

之後蘇州的人口一直到明末都基本保持在兩百萬左右。

當然,明朝人口中統計是相當混亂的,有時候婦人小孩子都不會納入統計,因為到明亡沒多久,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朝統計人口,蘇州就達到七百萬。

如果從1662年永曆被殺,南明滅亡算明朝滅亡,也就十幾年時間,不可能差這麼多人。

這麼毛估估的話,原本蘇州四五百萬人應該有。

而朱高煦治下,鼓勵生育,發展經濟,重視商業,興修水利,僅僅十五年時間,蘇州現在已經有一百多萬戶,六百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