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史書會記下一切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4章 史書會記下一切,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兀魯伯起兵南下,到喀布林匯合。”
“詔令貝孫忽起兵往東,到喀布林匯合。”
“上次咱們在明國沒能打贏他們,這次咱們在自己地盤上還打不贏明軍?”
“我意已決,再與明軍,一決勝負。”
群臣譁然,很多人紛紛變色,又驚又怕,看來幾年前明軍一戰已經把他們打怕了。
沙哈魯顯然沒想到士氣和信心這上面,他認為明軍兵少,只要集中全國兵馬,在本地境內,還是能打打的。
便他接著又道,派使者去找明軍,故意商量議和之事,可以割地賠款,用來拖延時間。
因為無論河中還是東波斯,他的長子和三子所在,距離喀布林都有一千多里。
此戰,沙哈魯將集中全國現有兵馬,共計三十萬,與明軍前鋒十萬決戰。
他只能贏不能輸,一旦輸了,就一無所有,整個王朝,都要滅亡。
這是衛國之戰,不容有失,表情緊張的沙哈魯,隱隱想到一件事,當年我百萬大軍東征,明人皇帝朱高煦,有我這樣害怕嗎?
結果是,他感覺朱高煦不害怕,因為如果害怕,朱高煦不會只派十萬不到的兵馬來迎戰。
——
六月的莎車附近遍佈明軍,明軍全軍都已經到了這裡。
莎車可是個好地方,從表面上看,他地處於崑崙山北麓,帕米爾高原南面,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布古裡沙漠之間的葉爾羌河沖積扇平原中上游。
身處沙漠之間,但卻是個綠州所在,擁有適宜的光熱水土資源,四季分明,日照長,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不但有各種礦產資源(煤、鉛鋅、銅、鐵、金、雲母、石英、耐火土、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等,還有各種野獸資源,後世更是種植棉花和全國最大巴旦木生產基地。
在東察合臺汗國治下,這邊是東察合臺汗國統治核心區,商業農業和礦業都非常發達,當地種了大量的麥子,此時正好是成熟季,收割的也好,沒收的也罷,統統變成明軍所有。
明軍到了這裡簡直像到了天堂,還有各種以前沒有見過的水果,數萬明軍在這裡歡騰了好多天。
盛庸決定以此為據點,建成攻伐沙哈魯的前線基地。
後世莎車人口叢多,比一些江南發達縣城的人口還多,可見這裡非常適合群居。
明軍攻佔之後,加上掠奪附近,得到東察合臺汗國人口三萬多,是他們西征以來,掠奪人口最多的一次。
盛庸一面補給後勤,一面組織人往東修路,為後面明軍進來打好基礎,同時繼續屯田,保障秋收。
七月,整個附近百里逐步安穩下來,東察合臺汗國的使者也來到盛庸大營,質問明國為何攻佔他們的領土,掠奪他們的人口。
盛庸怒斥,當年沙哈魯東征,東察合臺汗國舉兵數萬隨從。
使者當然不承認,但盛庸報了幾個名字,讓他們回去徹查,如果真的沒有參與,明國一定退兵,另外,這次是去打沙哈魯的,借用你們地方。
使者沒辦法,只好回稟馬哈麻汗。
盛庸只是在拖延時間,並沒把東察合臺汗國放在眼裡。
此時他們距離喀布林已經不足一千五百里。
如果明軍拋棄大車,全部騎馬,十天不到就能兵臨對方城下。
但盛庸想想皇帝的話,最終並沒有急著攻打喀布林去獨自搶功,他一邊派出哨騎、細作打探訊息,一面繼續在四周掠奪人口和資源,營造工事,修建道路,屯田儲糧。
他決定好好經營莎車以東明軍已經佔領的地盤,等待明年瞿能的支援。
因為皇帝說過,以後這些我們佔下的地方,永遠不能再丟掉,一旦丟掉,我們,都將成為歷史的罪人,因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