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燧發槍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3章 燧發槍,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
洪熙六年,朱高煦從大澳回來後就佈置攻奪蘇祿國(菲律賓)之事,僅動員兩萬兵馬,一年不到,徹底攻破蘇祿國。
明軍下手極狠,反抗者格殺勿論,餘下的成年人紛紛被圍起來種甘蔗,孩子則由明軍教育,很快征服了整個蘇祿國。
這一仗打了約十個月,得到人口數十萬,掠得財富近千萬。
洪熙七年,休整了片刻的明軍再攻渤泥國,這邊更容易,半年就攻破。
至此,整個南亞一帶,除了還有滿者伯夷(爪哇)之外,另一個時空的所有國家,俱被納入大明領土。
洪熙八年,朱高煦調防各地都司都指揮使,改革兵制。
此時經過數年的徵兵制和裁兵動作,整個大明水陸師已經降到兩百萬以下。
大明國土面積增加了不止一倍,兵馬卻大大下降。
朝廷在大部份省和地區都只留了十衛,五萬多兵馬。
像原有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河北、江南,十五個省中,除了河北、陝西有二十個衛,十萬多兵馬,其餘各省俱是十衛五萬多兵馬,十五省合計八十五萬人馬。
後來成立的甘肅、遼東、大寧、奴兒干,交趾、西貢、馬六甲、大澳、大員,九地中,遼東有十萬兵馬,其餘各五萬兵馬。
這九地合計五十萬兵馬。
另有剛攻佔的蘇祿國、渤泥國成立南洋省,兩地加起來約五萬多兵馬,各五衛。
至此,大明步騎已經削減到一百四十五萬,遠遠低於永樂時的兩百二十萬。
除了步騎之外,大明另有八支水師。
大明原有浙江水師、福建水師、江南水師、廣東水師、交趾水師、西貢水師、馬六甲水師,現在又加上南洋水師,共八大水師。
每支水師約五衛,兩萬五千多人,八大水師合計二十萬。
整個大明到洪熙九年時,共計水陸兩部一百六十五萬。
此時大明地盤比永樂大了一倍不止,兵馬好像少了,會不會不夠用?
當然不會,因為這八年陸續退役很多兵士,戰時都可以隨時徵召為軍隊,現在大明軍隊,五年後可以退役,軍中永遠都是年輕青壯,可以說整體的戰鬥力,始終保持在最高的水平線上。
雖然只有一百六十五萬軍隊規模,但比起永樂時的兩百多萬,不知強了多少倍。
洪熙九年(1415),七月。
皇帝朱高煦上個月剛從四川回來,皇城裡還沒呆到兩天,又跑到京師西郊。
內閣運正常執行了數年,皇帝最長的一次,將近一年沒在皇城,居然運轉如故,現在大明的文官們很開心啊,有沒有皇帝都無所謂。
估計有人還在想,最好永遠不要有皇帝才好,皇帝你天天出去玩吧,不要回來了。
西郊原是工部一個倉庫所在,後來改建為教育科技部科技司火器局。
這天火器局試射新火器,朱高煦很有興致的帶著一些軍將來到現場。
軍將們很多都是熟人,經過幾年的移換,大部份主重要軍將,都回到京師。
像瞿能、張輔、盛庸、平安等重要大將都已經回到京師,有些人已經聽聞到風聲,皇帝似乎又想進搞點大事。
大明的軍隊已經如此強大,皇帝要搞事,沉寂了兩個的軍將們,隱隱感覺到又要打仗了。
今天現場很多靖難和討逆的老將,大夥都在邊上看著,皇帝好像在和火器局楊元峰在說什麼事。
不一會,皇帝興致勃勃的回來了,然後招呼眾人過去,皇帝帶頭走到靶場。
眾將剛到,遠處跑步過來數隊軍士,他們手中拿著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