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我有預感,高煦必敗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6章 我有預感,高煦必敗,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援兵,南側以伏兵數萬,準備伏擊寧武關方向的援兵。
但明軍都固守大城,沒有外出,沒給沙哈魯機會。
不過如陳文所料,因為只有阻胡堡一個入關口,百萬胡兵走了七八天,才進來二十幾萬。
——
山西境內到處烽火,但大明京師卻是一片安靜。
皇帝突然消失了,但朝廷還要運轉。
當然,六部尚書和內閣秘書們都知道皇帝去了前線,至於前線是在陝西還是山西,目前還沒訊息傳回。
之前皇帝在時,就經常找藉口休息不上朝,大夥也習慣了。
現在皇帝不在,似乎也沒什麼變化。
只是有一點大夥注意到,以前皇帝最後批的奏摺,現在改成了黃福和楊溥兩人。
皇帝臨走前,下旨楊溥和黃福兩人,暫時代為御批,兩人有分歧,不能決定時,等皇帝回來。
另兩人批完的奏本和朝廷部份決定,要送後宮給皇后和妙貴妃兩人再看,然後用璽印。
朝臣們注意到兩個細節,一是黃福要受重用了。
黃福在討逆戰時,任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明知道當時漢王有點不對勁,但也沒出聲,默默經營交趾,為討逆戰支援了大量的糧草和財富,可以說是為漢王取勝,也是立下汗馬功勞。
洪熙元年末,皇帝召黃福進京,之後好像讓黃福去做什麼事,但群臣都不知道。
現在黃福默默幹了一年多,大夥都不知道黃福在幹什麼事。
如今黃福突然出現,就直接參與最後批本,簡直就是前途一片光明。
另一個細節是,有些需要用到璽印的,居然要皇后和妙貴妃一起決定。
可見妙貴妃現在相當得寵,想想到去年年中妙貴妃生下龍子朱瞻域,大臣感覺妙貴妃現在的地位,已經皇后差不多能平起平坐。
七月初的京師某處宅院,大晚上燈火通明,門口街上行人來人來往,比以前憑添了幾分生氣。
這邊是代王朱桂在京師的新家。
朱桂在洪武時封大同,建文時被廢,永樂時又封大同,後來朱高煦進京,召天下蕃王來京師開會,結果當場殺了齊王以立威。
自此,蕃王們糧田幾乎被沒收一空。
朱桂在事後,餘下兩千畝田,在諸王中還算比較多的。
皇帝又沒收了他所有的莊院,只留下大同的代王府,還要求房屋數量不能超標。
代王一生氣,乾脆把代王府給賣了,把兩千畝田也賣了,然後帶著大量的銀錢到了京師來居住。
因為當時皇帝說過了,現在他們自由了,想住那就住哪。
代王舉家就搬到京師來,並在京師附近,重新買了兩千畝田。
沒多久,周王、寧王也紛紛學他,全部移居到京師來。
接著蜀王在今年初也搬到京師來。
最牛的是肅王,這傢伙原本封地在甘肅,一直覺的那邊又僻遠又辛苦,即然皇帝說可以到處搬,他直接問皇帝,我能搬到大員去嗎?
朝廷在開發大員,肅王是知道的,這傢伙不想呆在中原,看到朱高煦就煩,於是想到大員。
朱高煦當然也同意,現在你們自由了,想去哪就去哪?去海外都行。
肅王朱楧也不客氣,直接舉家搬到大員。
現在大明的藩王們,基本都移居到江南和浙江一帶,也有移居到廣東福建的。
像京師現在就有寧王,周王,代王,蜀王四位老兄弟。
周王朱橚是老五,朱棣不在,他現在最大。
他這人喜歡醫學,到了京師後,就專心研究醫學,皇帝還專門派太醫輔助他,朱橚乾的一頭勁,也不管其他事。
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