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0章 明朝亡國的三大禍害,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常生活,百姓們能活下去,輕易就不會造反。

對大明王朝來說,以後最大的敵人,除了昏君之外,就是災難天氣。

災難天氣他沒辦法控制,但昏君可以預防。

這需要同樣設定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訓方式,並儘量保證不會出現幼帝。

“這幾年風調雨順,大部份地方都是豐收。”朱高煦這時道“這是最好的機會,朝廷要多建大型倉庫,進行儲糧,以為將來災害天氣準備。”

“隋唐初,前朝的大型糧倉都能用幾十年,咱們大明,不能連隋朝都不如吧?”

隋朝糧倉是出了名的,不但儲存的好,而且保護的也好。

若沒有這些糧倉,隋末死的人還要更多。

“戶部今年已經在商討,決定再建十個大糧倉,儘量往西北方向靠。”夏原吉道。

明初的糧倉建設其實一塌糊塗,真正發展起來還是從永樂開始,整個大明期四大糧倉淮安豐濟倉、徐州廣運倉、德州德州倉、臨清臨清倉,全在京師附近,其他的小倉也基本都是在京師附近。

這種做法和隋朝差遠了,而明朝災難頻發,整個兩百多年發生了四千多起各種天災,關鍵時候,太遠的地方你運糧都來不及,更別說明朝的糧倉儲存糧也不夠多。

其中最大的廣運倉,有糧倉一千間,但最多可以儲存兩百萬石,比起隋朝糧倉還是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隋朝的興洛倉,故址在今河南省鞏縣東南,因地處舊洛水入黃河處而得名。周圍二十餘里,穿窖三千,每窖可容糧食八千石,全部裝滿,可裝兩千四百萬石,大明的四大糧倉,也就夠個零頭。

隋糧倉不但儲量高,而且儲存的好。

另一個隋朝建的含嘉倉,其中一個窖裡,存有北宋時放進的50萬斤穀子,至1969年考古發現時大都顆粒完整。

所以朱高煦想了想後便道“隋朝的糧倉古今有名,我大明反不及隋朝十分之一。”

“你們在建糧倉時,要學習隋朝。”

“別外,糧倉不要集中在京師附近,看看那邊災害天氣比較多的,糧食產量少的,可以往那邊建。”

“陛下英明,臣知道了。”

朱高煦這時臉色一正,繼續道“看守糧倉的官員,每三年一換,每年錦衣衛會和京軍前去抽查,凡敢以舊換新,中飽私囊,侵吞國家糧庫則,誅九族。”

“嚴防煙火,凡糧倉起火者,燃燒數量超過萬石,不管原因,斬糧倉負責人全家及守衛。”

“戶部是第一責任人,你們如果查不到,讓錦衣衛和京軍查到,你們戶部就是大罪。”

皇帝突然嚴肅起來,夏原吉也嚇了一跳,他馬上道“請陛下放心。”他表情不以為然,顯然不知道後世有很多套路。

什麼以舊換新,什麼倉房起火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