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燕王的套路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章 燕王的套路,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月十二日,滹沱河兩岸,通往真定的遼闊大地上,連綿不絕的兵馬,正絡繹不絕的西往東去。
滹沱河橫貫東西,東至真定,西至滄州,往北連線津海。
耿炳文決定把十三萬兵馬全部安置在滹沱河的兩岸,由東往西連綿十餘里長。
他打仗向來求穩,也擅於防守,這是他深思熟慮後的佈置。
只要守住真定,就能把燕王堵在北平,進而為朝廷後期的戰略目標,奠定基礎。
他對自己的要求是,這仗不一定要贏,但肯定不能輸。
正如燕王所想的那樣,開始發兵前,耿炳文也考慮過從津海方向登陸,以水師運送全部的兵馬。
但這個方案太過激進,津海距離北平如此之近,燕王要是知道他們以水師運送到津海,定然全軍到津海伏擊。
耿炳文無法讓運兵船上的人同時下船,如果被打個出其不意,只會換來慘敗。
就算完整的登陸,必然要和燕王在津海附近決戰。
來之前,兵部尚書齊泰和徐輝祖都和他說過,不一定要速戰速決,只要能拖下去,燕逆必敗。
所以最終耿炳文選擇了保守的戰術,在真定附近以守為主。
所以朝廷平叛大軍兵發北平,只是一個幌子,如果真的要進攻北平,沒有什麼比從津海發兵更激進了。
為了穩住自己的防線,耿炳文讓楊松率九千精兵守雄縣,徐凱率十萬兵馬駐河間,潘忠率三萬兵馬守鄚州,與自己的十三萬大軍,形成犄角之勢。
此時官軍除了耿炳文自己的兵馬外,已經全部到了預定位置。
官軍的大後方為臨清,那是大明最繁榮的河港碼頭,四通八達,連線大明各地,即便到了明末,也是大明朝重要的水繹通道。
耿炳文十三萬兵馬,和徐凱等人的兵馬供給,全部都由臨清水路,源源不斷的從大明各地運至臨清,再囤集到真定。
大明朝龐大的國家機器,正在為支援耿炳文,全力運轉。
此時耿炳文帶著幾位大將已經到了滹沱河南岸,束鹿縣以南的官道上。
頭髮已經花白的耿炳文騎著馬站在高處,看著一隊隊官軍排成行列,源源不斷的從他們面前經過。
耿炳文部下的十三萬兵馬,都是從南方諸衛抽調而來,統一戴著寬簷的生鐵帽子,大部分都長槍,也有少量的火器。
這幾乎是現在明軍的標配,這十三萬兵馬裡,騎兵只有不到兩萬,絕大部分全是步兵。
他們有一半會從束鹿縣南門進去,進入滹沱河北岸,以束鹿縣為通道,連線兩岸,駐守滹沱河的兩邊。
其實這邊是滹沱河的支流,再往前就是連線河間的滹沱河主流,但耿炳文選擇駐守這邊,也是穩妥的做法。
燕軍要過來進攻他們,必然也要想辦法越過滹沱河的主河,這讓他們有足夠的準備時間。
“好多年沒帶過這麼多兵馬了,宛如又回到當年和太祖征戰的時候,真是痛快。”耿炳文看著十幾萬兵馬連綿不斷的從面前走過,不由臉上微微有點得意,他輕輕撫了撫長長的白鬍子,心中豪氣萬千。
他身後跟著數員大將,馬上有人回應:“老將軍英雄不減當年,此戰必能大獲全勝。”
卻是駙馬都尉李堅在拍他馬屁。
都督甯忠也馬上笑道:“燕逆若是知趣,知道老將軍前來,最好自縛陣前,省的將來被人羞辱。”
耿炳文心中得意,但表面還是很沉穩,這時他餘光看到邊上一員大將默不出聲,不由笑道:“盛將軍有什麼意見?”
卻是參將盛庸。
盛庸想了想,緩緩道:“我觀諸軍行陣,皆是從各衛所抽調,相互不隸屬,陣形士氣截然不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