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山雨欲來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章 山雨欲來,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高煦放下鐵錘,餘光看工匠們,正在打製弓箭的箭頭。
現在他一共才三個工匠,暫時都是為他打造專用的箭。
他的弓是三石強弓,以前的朱高煦才二三十支箭,朱高煦覺的太少,讓人先打造一百支備用。
“箭什麼時候能打好?”朱高煦問。
“明天應該沒問題。”李默小聲道。
幾人在裡面呆一會,就覺的很熱,趕緊轉身準備出去。
朱高煦走到一半,回過頭:“讓他們停下。”
李默趕緊叫人停一停。
屋裡的人都看著朱高煦,有三個工匠,還有四個似學徒工。
“天氣比較熱,大夥幹一會休息會,多喝涼水,下午早點休息,也不急於一時。”
李默微微動容,工匠們好像沒啥反應。
“短斧打的不錯,每人賞銀一兩。”朱高煦又道。
“多謝殿下。”這時工匠們才歡天喜地的叫了起來,接著大夥一起叫,表情都很高興。
看來大夥畢竟還是喜歡實在的東西。
朱高煦說完帶著韋達和李默出了屋子,到隔壁另一個屋子裡涼快。
李默道:“青年工匠姓周,以前在原先城北經營一個鐵匠鋪,下官以每月五兩銀的工錢,把他招過來。”
“鐵匠鋪移到這邊,打著他們原先的旗號。”
“年紀最大的那李鐵匠,以前是北平衛所的軍匠,前年因為年紀大了,兒子接班,他回家了。”
明朝的手工業生產者分為軍匠,民匠和灶戶,軍匠和灶戶只從事特定產品軍器和鹽的生產,而民匠則充斥於官營手工業的各個部門中,生產著各類手工業產品。
像被李默招來的周鐵匠,就是屬於民匠。
但民匠也有大明朝廷獨有的管理制度,洪武十七年和二十六年兩次編改,總體來說,就是先確定匠籍,然後輪班匠、住坐匠。
輪班匠的意思是,各地匠籍,按丁數,路途遠近,每年還要到京師去服役。
按這會大明的規定,木匠和裁縫匠是五年一輪迴。
鐵匠是四年一輪迴。
這會大明共有62種工匠,最慘的是表背匠、黑窯匠、鑄匠、繡匠、蒸籠匠、箭匠、銀硃匠、刀匠、琉琉匠、銼磨匠、弩匠等,一年一輪迴,等於每隔一年,就要去京師呆一年。
而京師裡面的工匠,就叫住坐匠,表示比較近,用以和輪班匠以區分。
像週記鐵匠的周鐵匠,去年剛剛從京師回來,按四年一輪,他可以等四年再去。
他在京師待遇很差,雖然家裡有優免差役,但他只有每月一石六鬥米,或差不多的寶鈔。(可寶鈔是不值錢的。)
當然,這還算好的,從永樂之後,輪班匠每月只有三鬥米,勉強夠吃,有的甚至不夠吃,工匠待遇越來越差,難怪到明末的火器兵甲還不如滿清。
李默開價五兩銀,且不是寶鈔,周鐵匠當然願意。
但最讓周鐵匠心動的是,李默當時道要是你願意跟著高陽郡王,下一個四年輪班,說不定能免掉。
周鐵匠聽了當然高興,果斷投入朱高煦懷抱。
朱高煦聽完,笑問:“我看他們在打箭,他們不是箭匠?”
箭匠每隔一年輪一回,是工匠裡最慘的。
李默笑道,其實鐵匠就包羅永珍,很多鐵匠能打很多東西,聰明人就說自己是鐵匠,有些老實人,比如說自己也會打箭,完了,你就被劃為箭匠。
而軍匠在五十歲之前,各地衛所還能養著,到五十歲之後,有子承父業,通常不再負責,無子承父業,還要幹到六十歲。
所以李默招來的李鐵匠是軍匠中年紀比較大的,無人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