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章 反了吧,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就藩之後,必然會有封地。”

李遠說到這裡,老將徐祥也道:“但時間不能拖太久,時間一長,燕王穩住局面,就算再起兵,勝算也不大。”

“所以末將以為,最合適的時間是三到五年之內。”

李遠道:“三年左右,燕王需要時間穩定全國的統治,天下諸將還能記得靖難中的殿下神威,超過這個時間,就真的不好辦了。”

李遠把時間和地盤都說了,現在還缺個起兵的理由。

“起兵的理由,我已經有了。”朱高煦笑道:“這樣是不是咱們天時地利人和都算有了?”

諸將驚訝,沒想到朱高煦連起兵的理由都找到了。

“啥理由?”徐祥瞪著眼睛,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

“以後再說。”朱高煦不動聲色的道。

他自己給自己的時間,也是三到五年左右。

超過這個時間,以一藩之地,對抗整個大明國家機器,難度就成倍上升。

但三到五年內,可就不好說,現在很多地方還只認建文皇帝,大夥只是敢怒不敢言,更有忠於建文帝的,都是直接投井或上吊自己殺,比如雲南左布政使,就是聽到這訊息後,懸樑自殺,妻子隨即跟著投河自盡。

李遠這時又道:“即然高陽王早就準備,我也有三策,高陽王或可選一向燕王請封。”

“上策,封地遼東,可北征蒙古,東征朝鮮,一邊打仗,一邊訓練兵馬,以待時機。”

“中策,去西北接宋晟,效仿唐朝西征。”

“下策,去西南,在靖難前何福的基礎上,繼續剿滅麓川。”

這三個地方,都是可以繼續打仗,練兵,養馬的地方。

只要能繼續打仗,就能保證手中的兵力。

當然,最好就是去遼東,距離中\\央王朝更近,燕王不就是靠這邊起家的嗎。

但朱高煦馬上搖頭:“父王自北方靖難起兵,不可能再封我在遼東的,如果我沒猜錯,應該是三弟高燧去北平。”

“那只有西北和西南兩地了。”李遠道:“就是遠了點。”

何止遠了點,朱高煦心想,歷史上燕王就是打算把朱高煦封到雲南的。

“雲南如何?”朱高煦便問。

李遠想了想:“雲南可以,且沐氏經營幾十年,擁兵十餘萬,如果能拉攏住,可為助力。”

“可徐徐圖之,若能佔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數地,起碼能守住半片江山。”

“皆是窮鄉僻壤。”陳文苦笑。

李遠搖頭:“不能這麼說,當地民風剽悍,兵士精勇,靖難之戰就能看出來,西北方向的衛所軍,比南軍難打多了。”

燕王在北平時,也很貧窮啊,還不是一樣打贏了南軍。

朱高煦沉默了片刻,看向李遠:“李將軍瞭解福建和廣東嗎?”

李遠愣了下,搖搖頭。

畢竟這時代的人,很少關注到海上。

“我想李將軍能去福建和廣東。”朱高煦道:“那邊南方臨海,將來海運必然可以賺大錢,且南方水稻雙熟,若囤田囤的好,糧食不用愁。”

朱高煦心想,即然說了就不用藏著腋著:“退一萬步,將來大事不成,咱們可以退向海外。”

“海外有很多島,較大的一個叫小琉球(臺彎),可安身立命。”

諸將微微動容,沒想到高陽王連退路都想到了?

李遠更沒想到朱高煦似乎早有算計。

眾人密議了一番,感覺後面還得打仗,只要能打仗,手中就有兵。

朱高煦一邊說,一邊打量諸將。

這些年諸將跟著他東征西討,打完整個靖難,兄弟之情是完全建立起來,但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