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古有破釜沉舟,今有千里焚糧,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廷言殿下旦釋甲,暮即旋師。”朱棣表示這連三尺小兒也騙不過。薛嵓無言以對。

五月,知道燕軍出兵大名,平安和吳傑、盛庸分兵切斷燕軍糧餉道路,朱棣頗為擔憂,派指揮武勝上書朝廷,請求停戰,撤換平安等人,以此作為緩兵之計,建文帝大怒,將武勝關入詔獄,和談破裂。

六月,為了報復南軍,朱棣也決定斷南軍糧餉,使德州南軍陷入困境。

他讓都指揮李遠率兵六千,換穿南軍甲冑,南下。

因為朱高煦多次在他面前誇讚李遠用兵,燕王這次終於讓李遠獨領一軍。

但李遠接到命令後,還是有點不高興。

因為當時盛庸大軍駐德州,南軍的糧草都是從徐、沛附近的昭陽湖上船,經水道往德州運。

而徐、沛在江蘇(直隸)境內,穿越整個山東,當時的山東,可是全在南軍控制之下。

李遠接到命令後,先來拜謝了朱高煦,因為是朱高煦多次舉薦,燕王才認可他的能力。

但言語之間,對深入敵後還是不爽,因為如果對面有同級別的良將,很容易把他包圍在山東或江蘇境內。

這種重要的事,燕王個心腹都沒派,派李遠來,明顯做了兩手打算。

幹好了就是好事,失敗了,損失的也不是心腹。

燕王這點小九九,朱高煦和李遠都看在眼裡。

臨行前,李遠道:“末將這次若能活著回來,想跟著高陽郡王。”

朱高煦沒有猶豫,重重點頭:“將軍一定能旗開得勝,我等你回來喝酒。”

李遠哈哈大笑,和朱高煦告辭之後,

他帶了六千騎兵,並換成南軍衣甲,假裝是為南軍運輸袍鎧的。

李遠又讓每人在背上插柳一枝,從河北進入山東,穿越整個山東省,再經過濟寧、沙河一直到沛縣,南軍都沒有察覺到。

到了沛縣之後,李遠派人焚燬了南軍在昭陽湖、南陽湖、獨山湖的糧舟上千艘,糧食百萬石,通天大火數日不絕,史書稱:河水都變熱了,魚鱉都死後浮上水面。

附近的南軍將領袁宇收到訊息,立馬率領三萬騎前來追殺。

但李遠以六千伏兵設伏,打的袁宇大敗後,這才滿意的帶兵離去。

李遠這時一戰成名,千里奔襲,又以六千破三萬,瞬息震驚了燕軍諸將。

回來後燕王讚不絕口,這才重視起李遠。

但此時李遠的心思,已經不在燕王身上。

當晚李遠與朱高煦私下聊天,朱高煦沉聲道:“說句不誇張的話,僅李將軍這個行軍過程和結果,足以載入史冊,流傳千古。”

“不敢不敢。”李遠連連說不敢,整張臉漲的通紅,高陽王真是太會鼓動人心了。

“古有楚霸王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因戰而名動天下,並流傳下千古的成語。”

“依本王看,李將軍這個,將來也能弄個成語乾乾。”

“恩,千里焚糧,叫這個不錯。”

“好。”王忠在邊上聽的大聲叫好。

李遠的臉更紅了,表情興奮的看著朱高煦,如同遇到了知己。

靖難之初,朝廷是想以雷霆之勢一舉蕩平燕王的反叛,隨著屢次戰敗,損失折將,現在算是正式進入相恃階段。

朝廷是想拖延,為繼續從全國調動兵馬和糧草爭取時間,而燕王兵少人口少,也不無法短時間消化佔領的更多地盤,很多地方攻佔後,只能奪取財物後又還給南軍,根本沒有太多的兵馬和精力去駐守。

這段時間雙方各出奇謀,盛庸還派平安和山海關的兵馬一起攻擊永平和北平,又詔大同守將房昭攻擊保定。

朱棣四處救火,被盛庸的打法弄的不厭其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家父九千歲

狗頭大將軍啊

家裡養個狐狸精

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