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8章 老子差點就信了,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召集各地守將過來集合議事,頓時把大夥雷的不知所措。

但軍令如山,駐守在河間的徐凱,真定的吳傑、盛庸、平安,陳暉等諸將紛紛來到德州。

李景隆排面十足,召集諸將,宣讀聖旨,向所有人詔告,現在這邊近五十萬大軍,都歸他管了。

此時由盛庸、陶銘等將帶頭,紛紛拜見曹國公,有將領更直呼大帥。

李景隆當時聽的那個心花怒放啊,自此,便以本帥自居,不可一世。

宣旨過後,李景隆便升帥帳,高坐大堂,滿面春風,詢問前方戰況。

眾將頓時你看我,我看你。

盛庸是很想說的,但他知道李景隆是什麼德性,猶豫下後便沒說話。

徐凱不敢哼聲,燕王和耿炳文大戰真定城時,他提兵十萬在河間不動,其實也怕朝廷追責。

其餘的郭英、瞿能、陶銘等都是剛來,其中陶銘的大部分兵馬還在路上,正在坐船,他也是從西北部調來的衛所,陶銘自己快馬先到。

平安左右看看,一聲冷哼,上前一步:“曹國公,吳高不日前來信,已經發兵永平,現在燕王肯定要去救永平,我建議立馬發兵,直取北平。”

李景隆當時表情就不怎麼好。

別人要麼叫他大將軍,要麼叫他大帥,你叫個曹國公幾個意思?

李景隆也不表態,扭頭看看諸將,最後把目光注視到郭英身上。

郭英現在年紀最大,資格也老,李景隆總要裝模作樣給點面子他:“郭老將軍有什麼意見?”

郭英想都沒想,沉聲道:“老夫也建議直取北平,速度發兵,不然等過些時日,北方早寒,將士們的衣服,可還是夏春季的。”

要說郭英還是很有經驗,這會已經是九月,再等下去,到了十月份,北方可是冷下來比南方早,到時南軍都要被凍的瑟瑟發抖。

按說郭英和平安的話都很中肯,現場大部分將領如盛庸和瞿能等都在心中支援。

但他們都是屬於比較圓滑的,輕易不會開口。

聰明人都不想得罪李景隆。

李景隆環視一圈,發現其他諸將都不敢說話,心中就有數了,哼哼,就你郭英依老賣老,還有平安自認太祖義子,敢亂出頭?真是不知趣。

“兩位將軍說的都有點道理。”李景隆這時打著官腔,一本正經的道:“但是本帥想問下,我官軍新敗,各營計程車氣,現在如何?”

眾將面面相覷,沒想到李景隆能說出這番話?

這態度就很明顯了。

於是他話音剛落,諸將中有人大聲道:“大帥,末將建議全軍休整一番,恢復士氣,然後集中所有兵馬,一舉踏破北平城。”

李景隆抬頭看去,正是陶銘,陶銘自己衛所的兵馬還沒到,當然也不願意現在就上戰場。

李景隆哈哈一笑,正合我意。

於是郭英和平安第一條對的建議,直接就被李景隆否定。

這下整個營帳中的諸將都知道該怎麼辦了,大家一起看大帥的表演吧,沒咱們什麼事。

李景隆生平第一次統帥三軍,又是五十萬大軍,怎麼也得過過一把手的乾癮。

你們都搶著說怎麼打?那要我這主帥幹什麼?

當下李景隆在德州先呆了好幾天,接著才拔營去河間府,然後又呆在河間不動了。

這一呆,就直接呆到九月底,直到燕王統率大軍去解救永平的訊息傳來,李景隆終於拍案而起:“就在現在,走,教訓朱老四去。”囂張無比。

當年他和朱棣等皇子一起學習,朱棣等人老是捉弄和調笑他,李景隆就等著出這口惡氣呢。

但之前朱棣大軍在北平,他不敢打,現在朱棣率全軍去永平,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