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眾將雲集和拉攏,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麼看看,朱高煦在燕王心中地位,還是比世子高。

當然,朱高煦肯定沒這麼想,只是現場文武們看過去,會覺的朱高煦更得燕王賞識。

朱高煦默默看著現場,感覺今天晚上排位置,燕王就頭痛的很久。

既要照顧老部下,又要照顧投降的新人,還要照顧自己幾個兒子。

這要換成朱高煦,肯定用官職和將職來排,哪需要這麼麻煩。

但燕王這麼幹,明顯是為了拉攏人心。

首先起家的心腹是重點拉攏,然後自己兒子排後面點,自家人不會介意,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大殿裡一排十五人,然後會另起一排,排在朱高煦身後的,第二排首位是駙馬袁榮,第二位李讓。

這是朱高煦的兩個姐夫,朱高煦以前很少和他們交流,這次也專門轉過身,與兩人說了些話。

兩人有點受寵若驚,畢竟以前的朱高煦很少理他們。

朱高煦一邊和他們聊著,一邊四下打量,基本發現和以前差不多。

燕王還沒來,大部分人都在圍著圈聊天。

燕王心腹部下一圈,早期跟隨的一圈,後來投降的一圈,大寧新投降的一圈,蕃騎一圈,總共大概五個圈子。

有少數人可能不屬這幾個圈子,比如丘福,他嘴巴大,藏不住話,很多人都下意識和他拉開距離,也只有張玉、朱能這些老兄弟會和他聊著。

跟著朱高煦來的徐祥這會就跑到丘福邊上,在和他聊著天,明顯關係不錯。

五個圈子裡,燕王心腹那邊以張玉,朱能、火真、譚淵為主,還有張武,王聰、劉江等。

早期跟隨的,以唐雲,張興,陳志,陳珪、孟善、白義、李濬等為主。(守永平的王真沒來)

後來投降的有李彬、徐忠,鄭亨,陳旭,趙彝,其中守通州的房勝也都來了,和他們在一起,但守永平的郭亮沒來。

大寧這邊以房寬,陳亨,何壽,徐理,朱榮、和允中、毛整等主。

蕃騎就是脫魯忽察爾、阿札施裡、塔賓帖木兒、海撒男答奚、阿哈出,王狗兒、李賢等。

可以說今天的燕王的所有重要將領都到了,只有守永平的郭亮和王真比較重要,沒有回來,怕被山海關吳高偷襲。

朱高煦一邊和兩個姐夫聊天,一邊四下打量,用心記下這些各個圈子的大將們。

沒一會,就看到前面有人影過來,定睛一看,原來是同樣守通州的孫巖和孫亨來了。

他趕緊起身過去。

“高煦。”孫巖也不客氣了,現在直呼其名。

“高煦拜見岳丈、爺爺。”朱高煦態度極為誠懇。

岳丈孫亨三十多歲,正值壯年,朱高煦成親時回來過,現在是通州衛指揮僉事。

他重重拍拍朱高煦,一臉親切。

三人聊了幾句,孫巖就示意到另一邊去:“咱們和老夥計聊聊。”

朱高煦在後面看的好笑,孫巖自己去了唐雲,張興、陳志、陳圭等將那邊,孫亨則去了李彬,徐忠,陳旭那邊。

這父子兩人是幫朱高煦交好諸將,各自打進一個圈子。

此時已經接近晚上後世大概六點半,燕王和燕王妃還沒來。

反正大殿裡的人也無所謂,大夥都在各自圈子裡聊著天,也有比較活絡的人到處溜達。

比如那張信,剛剛還和唐雲,張興他們在一起,一轉眼又到了李彬那組,然後聊著聊著,又去了北平文官那邊。

朱高煦不得不佩服他,這傢伙是萬金油,哪邊都能說上話,別人還不好嫌棄他。

他在靖難之役中,可算是立下頭功的。

但張信和朱高煦很有默契,遠遠和朱高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