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阿郎不蠢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阿郎不蠢,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史誠三十二歲,已經算是軍中宿將。
但他二十二歲就幹到百戶,然後在百戶的位置上,十年都沒動過。
這次他跟著譚淵的兵馬屠成,於心不忍,想救下一些少年少女,沒想到被譚淵當眾抽了幾個巴掌。
回到北平之後,軍中以違抗上令為由,把史誠從百戶降為試百戶,原先他麾下的一位總旗,晉升為百戶,代替了他的職位。、
史誠並不在乎軍職的大小,只是滿城縣的屠成讓他有點迷茫。
說好了奉天靖難,為啥要殺大明自己的百姓?
守城的官員和軍將不肯降,城破之後,砍了他們不就好了?為何要遷怒到百姓?
他被降職,軍中同仁也為他不值,所以這幾天也無人管史誠。
史誠這兩天心情很差,今天更是一大早就離開衛所,回到家裡。
回家的路上,史誠想到婆娘說家裡的米和鹽都不多,紅糖更是早就斷了,更想著在街上買點,結果尋了幾個店鋪,赫然發現北平城的米價和鹽價都十分嚇人,糖價就更不用說,根本買不起。
然後聽百姓們說,還是燕王府積極投放鹽米,穩定市場的效果,不然會變的更貴。
城中還有流言,前段時間北軍和南軍在真定城附近大戰,夾在中間的保定府缺糧缺鹽,保定城中都有人人相食的慘劇,咱們北平還能買到米,虧的燕王仁義。
史誠不知道保定城裡到底如何,但他們攻進滿城縣時,搶了縣城裡好多米鹽。
很多同仁都私藏了些,史誠耿直,只顧著求少年們,結果啥也沒撈到。
史誠在街上逛了好久,最後買一袋二十斤米和五斤鹽帶了回去。
剛剛打完仗,上面發的賞銀正好全部花完。
剛回到家門,史誠就聽到裡面有歡快跑出來的聲音。
“阿爹,阿爹--”史誠抬頭,看到女兒欣喜的跑出來,一頭撲進史誠懷裡。
女兒才十歲,活潑可愛,聽話懂事,這也是史誠願意衝鋒陷陣原因。
他肯為燕王打仗,只是想養好自己的妻女而已,就這麼簡單。
很多燕軍兵士們也是這樣的想法,大夥不明白什麼叫奉天靖難,只知道想活下去,讓家人們也活下去。
雖然打仗會死人,可是如果不打,也會死,就像七月份,被燕軍殺死的大部份官軍,橫屍在街頭,都沒有家人來收。
“看看阿爹帶來什麼了?”史誠背上扛著二十斤米,手中拎起五斤鹽,哈哈笑著,向女兒泥泥搖著鹽袋。
“米,鹽。”泥泥眉開眼笑。
然後牽起史誠的手:“阿爹,阿爹。”拉著他往裡跑。
史誠揹著二十斤米,又跑不快,只好大步跑上,進入屋中後,趕緊先把米放下。
突然他身體一震,只見屋中的桌子下面,堆著數個袋子,又大又鼓實,看起來好像也是米?
“這是什麼?”史誠大驚失色,快步過去:“誰來過?”
“是一位沈先生。”內屋有人走出來,是個婦人,正是他的婆娘楊氏。
楊氏笑道,高陽郡王有個部下的親戚是沈濟先生。
高陽郡王跑去滿城縣救沈先生,正好遇到門外有人砍殺少年,其中就有沈先生的家人。
高陽郡王救下那些少年。
楊氏說起來斷斷續續,但大詆還是讓史誠聽懂了。
高陽郡王的部下和沈濟是親戚。
小殿下去滿城縣救人,有燕軍正在砍一群少年們的頭,那群少年裡,就有沈濟的家人。
少年還提到史誠,之前想救他們,並且拖延了時間,如果不是史誠先提議救他們,他們肯定等不到高陽郡王過來。
為了表示感謝,沈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