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挑撥離間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章 挑撥離間,大明:我與朱棣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次伐燕。
與此同時,根據齊泰的意見,讓駙馬梅殷鎮守淮安,統籌備戰。
淮安是江南水道最重要的一個戰略要地,從淮安走水道,四通八達,北可往山東,南可到京師,西可進河南和湖廣,梅殷的任務除了鎮守淮安,還要負責囤備後續兵馬,隨時準備支援前方。
因為此時大明朝正在全國動員,抽調各都司兵馬,有的距離太遠的,像福建兩廣都還在路上,到時會統一,或在淮安集合,或直接前往臨清。
朝廷已經下定決心,集全國之力,伐滅燕逆。
聖旨頒完,滿朝文武三呼萬歲,很多人聽到五十萬大軍,都是精神振奮,已經感覺到燕逆要不費吹灰之力的被朝廷大軍所碾壓。
等群臣平身之後,突然有人走到中間,跪於御前,說有本奏。
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隨軍參贊高巍。
高巍上書,言:“臣願使燕。披忠膽,陳義禮,曉以禍福,感以親親之誼,令休兵歸籓。”
當時齊泰的臉就發黑。
朝廷幾十萬大軍整軍待發,大量的糧草輜重也正在龍江關碼頭集合,這個時候你還說什麼勸和?
但令齊泰沒有想到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和原歷史上一樣的反應,想了想後,居然同意了。
高巍上書在聖旨伐燕之後,已經夠荒唐,但建文帝朱允炆還同意,這當場讓黃子澄和齊泰傻眼,朝中很多文武也傻眼了,很多人感覺前面的聖旨和五十萬大軍像是過家家一樣。
齊泰扭過頭,正好與徐輝祖對視,兩人心頭同時湧起一陣不好的預感。
----
北平城的一座院子裡,景清剛剛從布政使司衙門回家。
燕王起兵之前,他為北平布政使下面的左參議,從四品,因和燕王聊過幾次,燕王覺的他言論明晰,非常賞識。
燕王起兵後,他和郭資、墨麟等人第一批率先投降,很快也得到燕王的重用。
郭資被任命為北平布政使,景清被任命為左副都御史,一起升了官。
這天景清剛回家,便讓人召來兩個外甥劉固和劉國。
“舅舅。”兩兄弟上前拜見景清。
景清走到門外,小心看了看院子,確定外面沒有人,這才關上大門,然後走向裡屋。
兩兄弟跟著進入裡屋。
“外面現在什麼情況?”景清這時問。
劉固道:“我們剛剛走水路帶了點糧和鹽過來,在我們上船的最後一刻,聽說朝廷已經決定關閉水驛道。”
景清聽的瞠目結舌:“這都打了快兩個月了,才關閉水驛道?”
朝廷諸公是怎麼想的?
景清只是個文官,也知道如果兩國交仗,必然要想辦法在各個方面限制對方。
“陸路還可以走的,據說也是為了讓更多的北方百姓和官員,能逃離北平。”劉國嘆道。
朝廷現在是封了水路,但還留著陸路沒封,很多膽大的商人,都敢繼續走陸路和北平通商。
這會能把東西運過來的,都能血賺一筆。
但其實不封陸路也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封不住。
燕王的兵馬在北部四處掃蕩,朝廷少量的兵馬出去封路就是找死,所以北部現在根本沒有官軍在外面,官軍們都縮在各縣城、州、府之內。
官軍不敢出去,那外面是不可能封鎖的。
比如河北西側的山西,大同官軍就死守不出,因為被燕軍攻過一次,現在也不敢出來。
所以在山西境內,老百姓和商人們還是能自如出入。
聽到這樣的訊息,景清短暫的發了會呆,片刻之後回過神,他想了想:“既然如此,你們兩直接去京師,不要再回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