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章 目標713,星際艦娘快遞公司,列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控制範圍,屬於比較被動的防禦方式,對方只要使用引力、太陽帆之類的自然移動手段,也就是降低質能,減少引力效應的移動方式,就很難被找出來。
想要在索敵方面提高主動性的唯一方法,就是提高運算力,有了量子計算機後,繼續不斷升級硬體,開發更多、更高效的粒子來作為計算機的物理基礎,最終迭代到把整個數學框架給變更掉的第三代計算機,開發出了真正意義上的“超腦”。
21世紀開始,戰爭就變得越來越兇險,對資訊、科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而進入宇宙時代之後,對人數的要求進一步降低,人海戰術越來越沒有意義,你一個星球的人口全民皆兵,也打不過一個開戰星際戰艦艦長。
不在一個維度上。
雖然戰略版圖,每場星際戰爭的星圖沙盤,擴張到了光年距離,然而實際參戰的人數,卻越來越少,一場戰役越來越看重艦長的個人戰場發揮。
在如此這般的科技文明發展過程中,人類銀河系戰爭度過了數十萬年,戰艦戰雖然幾經變化,但最終定型為現在模樣也有十萬年以上的歷史。
最早的星際戰艦,是還在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核聚變為動力的太陽系時代宇宙飛船。那是的戰艦戰是線列對轟,就是燧發槍時代的戰術思想,為了提高比布朗運動還不確定的艦炮命中率,就讓主力艦排成戰列進行齊射。
接下來是開發出了反物質引擎,冥王星上建造最大的反物質工廠,開始燒更高效的反物質,不用再攜帶燃料的“近海時代”,艦船速度提升到亞光速,人類開始探索太陽系外,嘗試前往相鄰最近的恆星,例如比鄰星。
但最大移動距離依然限制在,以太陽為圓心的10光年半徑之內,因為人類壽命的原因,在遠的航行,就只能建造殖民生態飛船了。
這個時代戰艦戰的戰術,已經開始往隱蔽交戰、超視距方向發展,是星際航母、星際導彈艦的時代。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瓶頸期,就算開發出了鏡面技術,但那個“鏡面”並非現在鏡面,人類依然被束縛在愛因斯坦資訊光速門檻之內。
只不過新的技術依然帶來了戰艦戰方面的變革,因為以前主力艦級別的高能引擎完成了小型化,這個時期就出現了戰爭史上的反覆——人海戰術又行了,大量小型宇宙兵器層出不窮,甚至“高機”都復活了一段時間。雙方一堆兵器,打起來熱鬧又好看。
然而那只是個不上不下的特殊歷史時期,所造成的特殊戰爭史現象罷了。
隨著第一代對變引擎的誕生,人類終於越過了“愛因斯坦門檻”,活動範圍抵達了宇宙邊緣,全銀河系人口一度高達620萬億。
這個時候開始,戰艦戰就跟現在的沒有太大差別了,只是在技戰術層面上不斷變化演化——如今又到了發生技戰術變化的時候了——無論是目標713的反物質相關裝備。
能在銀河帝國200萬光年的軍事絕對資訊控制球體範圍裡,藏起來的隱形技術,以及現有普通的“矛”無法擊穿的,更加強大的反物質護盾。
還是白莫邪整出來的相位轉移,全都是改變現有戰爭面貌的技術。
目標713的展露出來的技術,影響多深遠,不用多說,帝國方面的武器裝備全得更新換代,傳統資訊戰模式也得全面升級。
而至於茉維依現在正在不斷使用的“傳送”,這則是可以引發科技革命、工業革命,跟對變引擎的發明同等地位的科技,不止改變戰爭,整個社會形態都將發生改變。
一艘目標713能主宰戰場,而一個擁有傳送能力的茉維依,就能主宰整個銀河系人類社會。
不要看她只有一艘主力艦,而銀河帝國擁有成千上億戰艦,正面交戰完全不成比例,然而茉維依並不用正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