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廢墟上的肥差,星際艦娘快遞公司,列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薩亞的登陸部隊,被凱聯統一編組為“古陸集團軍群”,陸陸續續上來了200萬部隊,如果不是天災、後勤原因,凱聯的原計劃是在“姆瓦薩亞戰區”佈置8到10個集團軍群,總計1000萬到2000萬部隊,跟烏布利克群島,艾米莉亞平原戰區隔海前後包夾,孤立旁約在烏布利克的力量。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撇開天災,焦土化了的姆瓦薩亞,給登陸部隊從彈藥到飲用水帶了巨大的困難,最後將近120天下來,也只送了200萬人,2個集團軍上岸,這還是早有準備的。
這200萬人撒在這片姆瓦薩亞國土上,根本杯水車薪,以“人道主義”名義,收颳著姆瓦薩亞殘留的資源——主要是軍事地下三防生存基地,裡面可能存在各種科技資料。
另外就是礦產資源,軍事工程車輛,觀察地震痕跡,炸藥暴力開採,然後運到西南海岸線上的臨時軍港,走甫佩奇海前往瓦里邦共和國和洛熱共和國。
所以凱聯的部隊,主要分佈在姆瓦薩亞的礦區,以及通往簡易軍港的道路上——這些礦場地點,都是早期諜報工作獲得的情報——在蘇瓦費濟地區只有兩個集團軍,而且主力還在蘇瓦費濟城裡,進行“考古挖掘”工作。
作為姆瓦薩亞的首都,殘垣斷壁下面藏著的寶貝可不少,比起被直接從地圖上剷起來了的卡德拉西亞,處於軌道轟炸邊緣,以及導彈防禦系統核心保護區域的蘇瓦費濟,樓房確實沒有一座是豎直著的,就算是隻有一層的平房,也全部坍塌。
姆瓦薩亞整片國土上都已經不存在高速公路各種混凝土、瀝青道路痕跡,不是地震、地毯式轟炸那種,會把道路炸成一節節、一段段的效果,姆瓦薩亞全境地面就漆黑跟高溫晶體化兩種顏色,所以蘇瓦費濟也是如此,地面沒有任何道路痕跡,樓房全部熔融著坍塌,如同風化了500年的末世廢墟——就這,也還是因為不在天體隕落中心的結果。
但為了核戰準備的末日生存地下基地,至少地下20米深,首都圈外圍地下50到100米深的基地都有,然而動能衝擊,跟核爆不可同日而語,核爆毀傷衝擊能量是氣浪衝擊波,硬殺傷效果,也就存在核心處超高溫區域。
軌道轟炸,把月球百分比質量的物質砸向地面,直接抹平地表痕跡的毀傷模式,毀掉了精心準備的,甚至可以在核爆中心存活下來的通風口,地下基地換氣通道……
根據賽林的視角記錄,這種通氣管道風口,可不是煙囪那樣傻乎乎直直一根,首先頭部是耐超高溫的太空材料,形狀是各種低平斜面,龍棘傾角,可以有效削弱地平線以上,來至180度各種角度的氣浪。
第一輪文明衰退開始,上不了太空的拜媞塔人類,開始把太空材料用在了造地下避難設施上——太過堅固耐高溫的材料,很難切割精密加工成各種兵器,戰艦、坦克裝甲的需求也不是堅固耐高溫這麼簡單。
而整個管道內部也是設計巧妙無比,並非直通,而是各種豎直、傾斜錯位,都不用逆止閥的,衝擊波就算進入通道內,筆直而來,也是直衝通道錯位開去的緩衝坑道去,幾輪下來轉彎下去,最後抵達基地換氣風機前的衝擊波,也就只是徐徐微風的程度了。
賽林就是透過這種通氣管來找地下基地的……他見到的不少通氣管道,都高於地平面,筆挺豎在大地之上——畢竟是最堅固材料製造的,地震、轟炸把正片大地掀飛了,地平面下降、錯位個2、3米,管道自然就暴露了出來。
這種超級堅固的高強度合金通氣管道系統,它的設計標準是抵禦核爆衝擊波,並不是宇宙速度的火車撞擊——形變彎折、堵塞、熔融,各種物理碰撞破壞效果,讓大量地下基地變成了氣密墳墓。
如果出入口也遭物理毀壞,避難所、基地裡的備用氧氣一用完,整個地下設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