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認錯人,星際艦娘快遞公司,列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一片黑中走走停停,沒有目標,沒有目的,重重複復輪迴的工作,枯燥到絕望,白莫邪對於早期,銀河系人類探險家能堅持幾千年這樣的工作,感到十分驚訝。
也只能說多虧了虛擬現實技術的發達,讓探險隊員們不至於那麼無聊,可以不斷有轉移注意力的娛樂專案。
會這樣,本質上是因為折躍是脫離經典時空框架的,超光速移動方式,其實用“超光速”這個詞形容都有點問題,因為其根本沒有速度了,但大眾方面需要一個直觀的形容,太反直覺,只會大眾更加混亂。
河外深空探險,之所以稱之為探險,其中危險自然就是迷航,已經不是三維空間而已,加上時間之後,螺旋動態的時空,最終能回來的探險家萬中無一,而回來的人,也沒有一個按照固有時對照時間表準點回來的。
在地球能看到漫天繁星,那是因為地球在這個時空座標位置上呆的時間久了,遠處的星光並不是照到這個座標點上,而是有個觀測者的哈勃圈或者“哈勃球”概念。
觀測者的物理光學可視範圍,本質上也是時空本身,所以也是超光速膨脹著的,這個範圍就叫哈勃球,並不是光照到了,在大尺度超光年的宇宙時空框架下,應該倒過來思考,是觀察者的哈勃球超光速膨脹,追上了過去的光,就把過去的景象都籠罩了進來。
所以當瞬時出現在時空中某處時,不是絕大多數,也不是基本,就是看到一片漆黑,根本沒有任何光子存在的點。因為物質星系、行星系在宇宙之中是及其罕見的,所以除非瞬間出現在顆恆星裡面,要不然看到的就是孤寂與絕望……或者有耐心,跟探險家裡面的學者一樣,在個觀察點停個幾年、幾百年,看看哈勃球會怎麼個樣……
這一切都是科技發展,人類視角轉移到宇宙層面後帶來的結果,白莫邪剛穿越時,跟這個時代最大的脫節點就在這裡,轉換思維視角十分艱難,當時是跟奈琪姐妹討論“地球上看星星”這個話題來著。
銀河系內星球都可以稱為“星景房”,類比古代地球的海景房概念,抬頭有一片自然星空的星球,人造天體一般也都會挑選古老點的時空座標點,搞開發建造,而不是宇宙膨脹中新生的時空。
至於判斷看“房”如何判斷地址的“古”“新”,由於之前銀河系內紛爭不斷,各種勢力一堆,所以需要一個通行的標準,也就是透過宇宙背景輻射,這道宇宙誕生最初的光作為“尺”,來丈量一個時空座標點的年齡,是否是“82年的陳釀”。
這就是古代買房前看房一樣,周圍環境十分重要,花前月下滿天星辰,美人在側濁酒一杯,才是人類喜歡生存的環境……所以隨著歲月流逝,人們漸漸對外宇宙也失去了當初的熱情,所謂宇宙邊際,也沒看到什麼“牆”、“虛空膜層”。
說是還沒膨脹到的虛空,但隨著人類的達到也就膨脹到了——人類就是物質的、客觀實在的,就跟量子觀察者一樣,看到了就存在了,那片虛空跟宇宙本身其實沒有多大區別,都是黑漆漆的,什麼都沒有的空宇,只不過宇宙背景輻射也沒有罷了。
非要要說區別的話,就是越來越“粘稠”,在還沒有膨脹開闊的時空中折躍航行,離開銀河系所在宇宙“越遠”,每次能折躍的距離就“越近”,這個“近”的感覺,由於已經沒有時空概念了,所以並不是傳統位移上的遠近,而是單純看資料。這種感官上的“遠近”,是透過同樣的移動動作,需要的折躍準備時間越來越長,次數越來越多而比較出來的。
越往後走就越“粘稠”,而且已經沒有了任何四維方向概念,最大的科學收穫,就是確認了“時間”的存在,或者說是縱向的熵方向,是跟引力波存在相關,說明了某種比人存宇宙更大概念上的時空的本質。
而這群探索者,對於宇宙邊界物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