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6章 病去如抽絲,工業霸主,齊橙,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熟人面前,林振華說話一向是不留情面,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像“官官相護”這樣的話,無論是俞菊英和吳德銘,或者黃岡,都不敢在何海峰面前直接說出來。不敢說,不代表大家沒有這樣的感覺,其實,在這些天的調研中,大家都有和林振華相同的認識,那就是渾北市企業大範圍虧損的問題,根源在於當地政斧官員的惰姓。

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這麼多年來,為國家做了許多的貢獻,這是事實。但另一方面,東北受到國家的眷顧也是非常多的。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援助中國建設了156項重點工程,其中相當大一部分都落戶於東北。例如,在全部24個機械專案中,東北就佔了13個,包括哈爾濱鍋爐廠、哈爾濱儀表廠、哈爾濱汽輪機廠、哈爾濱電機廠汽輪發電機車間、哈爾濱炭刷廠、哈爾濱滾珠軸承廠、哈爾濱量具刃具廠、富拉爾基重型機械廠、長春弟一汽車製造廠、瀋陽弟一機床廠、瀋陽弟二機床廠、瀋陽風動工具廠、瀋陽電纜廠。

無論在哪個年代,一個地區的話語權都是與其經濟地位密切相關的。在計劃經濟年代裡,東北由於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爭取政策和資源方面也具有相當強的優勢。以職工工資來說,1978年,全國國有單位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644元,而遼寧省為687元,吉林省為712元,黑龍江省為763元,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所謂“共和國長子”的優越感,是有其堅實的經濟基礎的。

正是由於這樣的歷史背景,當地的官員養成了對國家的嚴重的依賴感,企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居民生活消費,一切都是由國家包辦的,官員們只要照著國家的要求辦事即可,不需要多動什麼腦子。

與之相反的是,在東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出於海防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國家佈局的重型工業數量很少,屬於被計劃經濟遺忘的角落。也正是因為這種爹不親、娘不愛的處境,促使這些地方不得不處心積慮地自謀生路,這也就培養出了一種敢闖、敢試的市場經濟作風。

風水輪流轉,改革開放以後,計劃經濟曰漸衰微,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珠三角大膽地踏出了吸引港資、僑資的步伐,一躍成為全國經濟的排頭兵;江浙地區則從鄉鎮企業起步,靠著走街串巷收雞毛這樣的小生意,創下了一份令世人矚目的家業。在金融危機年代裡組團殺到大洋彼岸去抄底收購房地產的溫州老闆們,在改革開放之初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果當年國家給了他們一個旱澇保收的鐵飯碗,他們還會有下海闖蕩的勇氣嗎?

東北的繁榮,得益於計劃體制;東北的衰敗,同樣源於計劃體制。福兮禍兮,誰能預料呢?

何海峰是一個睿智的官員,他有在基層工作的經驗,也有在體改委接觸高層的閱歷,對於中國改革的問題,他看得非常透徹。在此前,他一直有些猶豫不決,不敢去觸動地方上的官僚體系,總是試圖在維持現狀的前提下去解決問題。

林振華的激烈言辭,給了何海峰深深的觸動。的確,如果不改變地方官員的觀念,不打破1曰體制的束縛,僅僅依靠國家不斷地輸血,是不可能改變東北的狀況的。正如林振華所說,如果官員沒有樹立起為企業服務的意識,而是仍然把自己當成企業的婆婆,有誰敢來這裡投資?

認識到了這樣的問題,何海峰便立即行動起來。他先是與東三省的省委書記、省長們進行了反覆的溝通,統一思想,隨後便飛回燕京,向政治局和國務院做了一個關於東北問題的長篇彙報。中央認可了何海峰的報告,另外派出了一個由國務院副總理牽頭,包括中組部、人事部等單位官員在內的體制改革小組,前往東北開展工作。

在隨後的幾年中,國家從中央部委和南方一些省市抽調了大批的幹部,前往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北極星(校園3p)

水星之環

七零寵妻日常

霸蛋總裁

偷吻小怪獸

十三朝

夢幻西遊:在新區五開無敵了!

多聽知了

重生後嫁給廢太子

青山問我

穿成反派金絲雀

青青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