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破敵之策,化工大唐,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忠嗣最後道:“趙括之所以輕天下之將,就在於他少小居高位,再加上才情非凡,不知苦處,養成了眼高於頂的性格,總愛輕言兵戰之道。若是他一步一步的從兵士做起,一直到將軍,洞悉戰場之艱難,很可能是一員難得的良將。趙括之過,在於雕琢未得其法。良玉,也要良工精心雕琢,此之謂也!”
天磨大才,這道理誰都懂,可是真正能實施的又有幾個呢?王忠嗣這話發人深省,李隆基輕嘆一聲:“好,王忠嗣,說得好。那本太子就調幾個良工來好好雕琢你這塊良玉。”
略一停頓,接著問道:“你說,這些兵書裡面,本太子最喜歡哪一本?”
這問題只有他的親信才能知道,就連陳晚榮都不清楚,更別說王忠嗣了。陳晚榮暗暗搖頭,李隆基太會刁難人了。
然而讓陳晚榮想不到的是,王忠嗣脫口而答:“必是《尉繚子》。”
話音一落,高力士很是驚疑的打量著王忠嗣。很明顯,王忠嗣說對了。
李隆基驚奇的哦了一聲,忙問道:“你聽人說的?”
“我猜的!”王忠嗣解釋起來:“所有的兵書裡,只有《慰繚子》是為帝王寫的,太子要做明君聖皇,非《尉繚子》不行。孫吳兵法雖好,只是寫的為將之道,非為帝王而著,是以我大膽妄斷,太子喜歡《尉繚子》。”
話音一落,屋裡靜悄悄的,沒有一點聲響,所有人吃驚的盯著王忠嗣。一個六歲的孩童,居然有這般見識,彌足驚人了。天才二字,非他莫屬。
正如他所言,《尉繚子》寫的是帝王用兵之術,而孫吳兵法寫的是將軍用兵之法,這其間的差別,不要說一個孩童,就是那些精研兵法的人也未必能發覺此間的區別。
“誰教你的?”李隆基眼睛瞪得老大。
王忠嗣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太子,都是我自個琢磨的。不知道對不對?”
“對極了!”李隆基大笑:“尉繚當年獻其兵書給秦始皇,使得秦始皇用兵之術大進,對兵事更加了解。一個小小孩童,居然能堪破此間區別,奇才!奇才!此兒必將成為大唐良將!”
陳晚榮雖不懂兵法,對李隆基這番評價很是贊同,不住點頭。
歷史上的王忠嗣和李隆基有不解之緣,當王忠嗣的父親王海賓戰死之後,李隆基發現王忠嗣的不凡之處,收養了他,當親兒子一般對待。與之論兵,李隆基大是讚賞,稱讚他必將成為一員良將。
事實也證明李隆基這看法是對的,王忠嗣是唐玄宗時期最著名的戰將之一,其可貴之處不僅僅在於他是一員能征善戰的良將,還在他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家,對大局的把握能力讓人歎服。李隆基對他信任有加,曾經一度把唐朝一半兵力歸他調遣。有人誣告王忠嗣謀反,李隆基根本就不理。
不過,他們之間也有分岐。主要是在攻打石堡城一事上,兩人的分岐非常大。李隆基從全域性角度考慮,準備打下石堡城,迫使吐蕃臣服,後來事實證明李隆基的判斷是正確的。作為統兵將領,王忠嗣知道代價太大,不願打石堡城,惹得李隆基發火,把他給撤了。派哥舒翰統兵,才有石堡城一戰,唐朝最終收復石堡城。
當然,代價非常高昂,哥舒翰統兵六萬而來,死傷三萬五六千。還是在最後關頭夜襲成功,應該說很幸運。要是夜襲不成功,代價絕對不可能是三萬多,十萬都有可能。王忠嗣用兵從不把勝利寄託在幸運二字上,正是從此點考慮,他才拒絕出戰。
順便說一句,哥舒翰就是王忠嗣發現的。只是,王忠嗣英年早逝,安史之亂髮生前就病逝了。好多歷史學家普遍看好他,認為要是他不是英年早逝,安史之亂時他必然統兵,以他的資歷、影響力、威望,李泌提出的正面防守,派兵抄安祿山老巢范陽的戰略很可能給實施,而安史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