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第一次上朝,化工大唐,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玄武門,唐太宗正是在這裡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帝位,開始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玄武門東邊是銀漢門,西邊是青霄門。東城牆有左銀臺門。西城牆北有九仙門,南為右銀臺門。
一觀大明宮究竟是陳晚榮的心願,只是一直未得機會,今日方才有幸,陳晚榮自然是要好好觀瞻一番了。過了丹鳳門,再經過夾城,陳晚榮一瞧,頓時為大明宮內雄渾建築驚呆了。
遠遠看見虎踞龍盤的含元殿。含元展是大明宮的主殿,離丹鳳門六百米。主殿面闊八間,進深四間,每間寬五點三米。主殿東南有翔鸞閣,西南有棲鳳閣,曲尺迴廊把兩閣與主殿連線起來,呈凹字形。
含元殿原本就建在龍首塬上,地勢本來就很高。然而,含元殿並不是建在平地上,而是建在離平地接近十六米的地基上,更形雄偉,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在含元殿可以俯瞰整個長安。“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正是其巍峨氣勢的寫照。
含元殿殿基東西長近七十六米,南北寬接近四十二米,四周有寬五米的副階。主殿前是一條寬七十八米,階梯和斜坡相間的龍尾道,鋪以花磚,中間為御道,兩側為邊道。
含元殿主要舉行重大慶典,稱外朝。王維有詩云“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很好的說明其用途。
現在唐朝的主要朝會場所是在宣政殿,稱為中朝。宣政殿在含元殿正北三百米處,殿基東西長七十米,東西寬四十米。殿前設有中央官署中書省、門下省、弘文館、史館、御史臺。
宣政殿以前近百米處是紫宸殿,稱為內朝。重臣在這裡朝見皇帝,稱為“入閣”。
大明宮以含元、宣政、紫宸的外朝、中朝、內朝佈局,影響深遠,為後世仿效,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便是依據這一佈局而來。
雜役奔走來去,忙著牽馬趕車,卻沒有人說話,鴉雀無聲,秩序井然。陳晚榮下馬,把韁繩交給一個雜役,學朝臣們一樣,整理一下衣衫,跟著李隆基去了。陳再榮他們給雜役領到一邊去了。這裡是皇宮,太子的身份雖然特殊,也不需要護衛了。
朝臣們三五成群,快步向宣政殿行去。現在天色微明,不過六點左右,這麼早上班,要是在現代社會,肯定會給人罵為盤剝了。宮裡已經一片忙碌景象,陳晚榮不得不感嘆古人勤於政事了,要是在現代社會,這時還在矇頭睡大覺,最多也就是起床,為上班做準備。
唐朝進士施肩吾感慨上朝之早,寫下了《冬日觀早朝》詩句,詩人在詩中寫道“紫煙捧日香爐動,萬馬千車踏新凍。繍衣年少朝欲歸,美人猶在青樓夢。”當朝臣上完朝快回來時,美人還在睡大覺,由此可見其早了。
古代皇帝追求的就是一個早字,往往以是不是按時上朝作為衡量皇帝是否勤政的標準。若是有皇帝沒有正當理由而一日不早朝,言官們就會進諫,懇請皇帝按時視朝。
陳晚榮第一次上朝,既有幾分驚喜,更有幾分新鮮,四處打量,只見大明宮裡還有許多建築,卻是叫不上名稱。
大明宮北部是園林,佈局疏朗,形式多樣。紫宸殿以前兩百米就是龍首塬的北沿,其下是著名的太液池。麟德殿在大明宮的西北部,是皇帝舉行宴會、看樂舞、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是大明宮一重要去處。
唐朝皇帝姓李,自認是老子的後人,特別推崇道教,是以在大明宮建有三清殿、大角觀、玄元皇帝廟這些道教建築。另外還有數十座別殿、亭、觀,其建築數目極是眾多,陳晚榮哪裡知道這些,所見者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縱是如此,陳晚榮也是暗暗咂舌,為大明宮精美、宏大的氣勢所折服。
大明宮本是唐高祖李淵的避暑夏宮,初名永安宮,之所以叫做大明宮還有一個帶有三分神話色彩的典故。
玄武門事變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