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二一章 軍器監的喜事,化工大唐,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常打仗。
齊桓公伐孤竹,就曾到過燕地。當時,孤竹這些胡人國家欺負燕國,燕國不得不向齊桓公求援,齊桓公想成就霸業,提兵北上,掃蕩了燕地。
戰國之際,燕趙兩國一直是中國的北方屏障,抵擋著胡人的進攻。正是經常和胡人打仗,使得燕趙之際的民風強悍,有“自古燕趙多壯士”的說法。
趙國比燕國更幸運,出了一個雄材大略的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變得很強大,是唯一一個和秦國對抗了上百年時間的山東強國。武靈王先是擊破樓煩這些胡人,後是大破匈奴三十萬之眾,使得北方威脅大減。
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蒙恬統率三十萬秦軍,大破匈奴,收復河套之地,使得北方再次安定下來,給北方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對北方進行大規模開發的是西漢。西漢建立之初,匈奴強盛而西漢弱,不得不採取“和親”政策,爭取恢復時機。西漢從高祖開始,一邊和匈奴稱兄道弟,行“和親”之策,一邊暗中準備反擊匈奴,其中採取了兩個最有力的措施,一個是“馬政”,另一是移民實邊。
馬政在西漢在取得良好的效果,官馬數十萬計,為漢武帝大量組建騎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策略到唐朝發展到頂峰,正是因為擁有了大量的馬匹,唐朝才能把身著重鎧,手持陌刀的重灌步兵投入戰場。
移民實邊就是把內地的人口分批移到北方的邊塞,主要目的是增加邊塞的經濟支撐能力。另一個後果就是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北方經濟的開發程度,為北方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北方,一直是中國抵抗胡人的最前沿,卻人口稀少,經濟不發達,不為人重視。從西漢之後,這一現象逐步變化。
“實邊策”是中國的一個傳統政策,唐朝也在用。北方的崛起,使得幽州的地位大幅提高,到了唐朝,幽州更是支撐遼東和北方的戰略樞紐。
唐朝擁有非常發達的陸路、水路交通,從長安上船,經過京杭大運河,可以直達幽州。在幽州稍事修整之後,可以從水路直去遼東。唐太宗東征高麗,唐軍的調動和糧抹的調運,都是經過幽州轉往遼東。
可以說,沒有幽州,唐朝就無法對抗來自大草原的威脅。軍隊在這裡駐紮修整,軍械、精草、被服都是在這裡貯藏轉運,是唐朝在北方的最大戰略基地。去這裡做刺史,非重臣不行,非信任之臣不成!
這種好事落在沈榷肩上,沈榷能不興奮麼?
經他一提醒,陳晚榮恍然大悟,猜測著問道:“沈大人,你說太子是不是在為大破突厥人做準備了?”
“那是自然!”沈榷輕輕點頭:“晚榮兄,你想啊,你這一次率領炮兵出征,石堡城是十拿九穩會給拿下。先不說能不能滅了吐蕃,能不能削弱吐蕃,只要石堡城拿下來,吐蕃再也無法滋擾大唐,朝廷就會騰出手來對付突厥人了。太子如此英明,能不預作綢繆?”
怪不得太平公主說沈榷不能呆在長安,李隆基馬上就說要沈榷去幽州,他謀得真是太遠了,陳晚榮擊掌讚賞:“好太子,好太子!英明若此!”
“現在明白也未晚呢!”沈榷笑得很開心。
陳晚榮有些好奇,問道:“沈大人,你說這中書令誰來做?總不可能空著吧?”
沈榷左右一張望,見沒有人,這才把聲音壓得低低的:“晚榮兄,也是你問起,要是別人問起,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說。這話出我的嘴,入你的耳,不得對第三人說起。”
陳晚榮見他一臉的鄭重,點點頭道:“一定,一定!”
沈榷這才說出想法:“要是我沒料錯,中書令必是姚崇!”
姚崇給太平公主貶出長安了,他怎麼做中書令?陳晚榮不由得一愕。只聽沈榷解釋道:“說實在的,姚崇的才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