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一二章 睿宗的雄心,化工大唐,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主擊掌贊成:“皇兄,小妹也有此意!此時不滅吐蕃,更待何時?”

“說得好!”睿宗非常高興,看著李隆基問道:“三郎以為如何呢?”

李隆基早就想好這個問題了,成竹在胸,緩緩道來:“父皇,請恕兒臣直言。要是現在滅吐蕃,為時尚早。兒臣以為,要滅吐蕃得分為兩步。”

“哪兩步?”李隆基這話雖然讓睿宗很掃興,不過,他素知李隆基之能,尤其是在謀國方面,睿宗遠遠不是對手,不得不聽他的話。

李隆基詳細解說起來:“第一步,就是削弱吐蕃,最大程度的削弱。第二步才是滅吐蕃。這兩步,缺一不可。”

太平公主眉頭一皺,問道:“隆基,你為何以為現在不能滅吐蕃?”

李隆基剖析道:“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大唐並無這方面的準備,倉促滅國會起事端。吐蕃是個大國,南到洱海,北到河西,西到西域,數千裡之國,實力強大,未易輕滅。吐蕃不比突厥,大草原雖然空曠無垠,便於突厥人來去自如。同樣的,也便於我大軍進剿,是以太宗皇上能滅突厥。

“吐蕃則不然,山高水遠,地勢險要,道路狹隘,不便大軍行動。若大唐倉促滅國,在不能治理好的情況下,吐蕃必然生亂。”

正是因為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環境,讓我們的祖先拿這塊土地沒辦法,漢宣帝、漢章帝對這裡大舉用兵,卻不能佔領。就連唐太宗都拿這裡沒辦法,只能擊破吐蕃,而不能滅國。

這番分析透徹,見解獨到,入情入理,睿宗雖是心有不甘,仍是不得不贊同:“三郎深謀遠慮,父皇是心急了些。”

李隆基謙遜一聲,接著分析道:“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於大唐本身。數十年,大唐朝局紛亂,斜封官大行其道,官員貪汙腐化,吏治不整,軍紀不肅,軍隊中殺降、殺老百姓充軍功者不在少數。此時滅吐蕃不宜,而應該先行整頓吏治,整軍經武,勵精圖治,等到權術修明之時,再來滅吐蕃就是水到渠成了。”

他的眼光真的深遠,李隆基登基以後也正是這樣做的。他當上皇帝之後,召回名相姚崇,要姚崇為相。姚崇一口氣提了十件事,姚崇還說若要他做宰相,就得施行這十件事。李隆基二話沒說,全部答應了,姚崇這才做宰相,拉開了“開元盛世”的序幕。

對李隆基的分析,陳晚榮打從心裡贊同:“皇上,太子說的,臣有同感。當初,臣在寧縣時,遊思平在公堂上用殺豬尖刀抵在臣的胸口上,威脅臣說他殺死臣也可以擺平。要不是皇上恩德,要太子前來救臣,臣早就給他害了。”

這事,睿宗是知道的,重聞此事,仍是有些驚駭,嘆道:“居然有如此無法無天的官員,大唐如何得興?三郎,你說的對,就分兩步來完成這件大業。朕現在決定,這一戰的目的就是削弱吐蕃。晚榮,你到了前方,看著辦,怎樣有利於削弱吐蕃,你就怎麼做。”

這給了陳晚榮很大的許可權,無異於放手讓陳晚榮去大幹,睿宗能做到這點,很不錯了。陳晚榮很是感激:“謝皇上。不過,皇上,臣以為,這一戰要是不出意外的話,大唐必然要佔領吐蕃很多土地,如何治理這裡的百姓,讓他們擁戴大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陳晚榮這話只說了一半,另一半沒有說,那就是“要是不能治理好,讓他們擁戴大唐,那麼以後要滅吐蕃就不可能了”。

睿宗也是個精明人,如何聽不出來,很是讚許的道:“晚榮,你能想到這一點,很不錯。打下江山並不是目的,治理好江山才是目標,滅掉吐蕃後,吐蕃人也就是大唐的子民,應該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是該派一員能吏去治理。小妹,你說誰合適?”

太平公主舉薦陳晚榮做的事不少,陳晚榮一聽這話,在心裡犯嘀咕“千萬別又是我,這事我絕對做不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在古代當軍閥

白色孤島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不要虛盤他